在中国上古神话中,炎黄和蚩尤之间进行的逐鹿之战,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大决战。这场决战中炎帝和黄帝领导的部落取得了胜利,蚩尤战败后退守西南大山,从此炎黄部落开始在中原大地上繁衍声息,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
据说在逐鹿之战中,皇帝的坐骑是飞龙,而蚩尤的坐骑是“食铁兽”,经过考证,“食铁兽”就是我们现在的大熊猫。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四川的一些古籍中,就曾将熊猫视为“食铁兽”,如果从字面意思上理解,那就是以铁为食的兽类,但我们知道在自然界这种动物是不存在的。之所以把大熊猫叫食铁兽,是因为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很难补充盐分,所以大熊猫找不到盐的情况下,偶尔会闯入村民的家里舔食铁锅中的盐分,偶尔还会把铁锅咬坏。古人就因此认为大熊猫对铁锅感兴趣,所以将它称作了“食铁兽”。
在古代,食铁兽虽然很少伤人,但依然是一种令人畏惧的猛兽。试想一下,一种连铁锅都不放过的猛兽,牙齿该有多锋利啊。
现代生物学研究发现,虽然大熊猫的体重只有北极熊的四分之一,但其牙齿的咬合力却仅次于狮子。大熊猫的犬齿咬合力达到了.7牛,而狮子才只有.7牛。在缺乏掠食性猛兽的西南地区,成年大熊猫基本上没有任何对手。
怪不得当年蚩尤的大军要以“食铁兽”为坐骑了。但是随着自然的进化,大熊猫已经从杂食性动物进化成了专门以竹子为食的动物,由于竹子的营养成分很低,所以大熊猫每天必须吃大量的竹子才能维持能量消耗,而且大熊猫基本上很少剧烈运动,所以现在还想用大熊猫当坐骑,已经很难实现了。
现在的大熊猫作为国宝,靠卖萌就能过得很滋润,曾经的食铁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