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留声何振中鸿鸾禧

何振中先生生活照

          

何振中(--)秦腔演员。工旦脚,陕西长安人,榛苓社科班出身,青衣花衫,各有千秋,“秦腔四大名旦”之一。民国十年(),十三岁时,因家境贫寒到榛苓社去学戏。当时给他教戏的有张海牛、王果和曾鉴堂等老演员。他好学不倦,小旦、正旦、武旦都学。经过三年勤学苦练,民国十四年毕业,在榛苓社演出,学演剧目有《游西湖》、《五典坡》、《女丈夫》、《红叶诗》。后随榛苓社到关中各县走乡串镇,流浪糊口。因军阀长期混战无法维持生活,只好又回到西安,经李逸僧介绍参加三意社,在李的指点下成为三意社台柱。民国二十二年前后,到甘肃、宁夏、兰州等地演出,后又回到西安,走遍关中各县镇。不久怀着“振兴”的心情,又上兰州创办了振兴社,自任社长,从西安接去高符中、耿善民、晋福长等,轰动兰州。因国民党军队的捣乱,剧团解散.又回到西安。因不甘心失败,和舞台美术家陶渠又西去兰州,带去了电光布景,在兰州影响甚大。从此,西路各剧社也开始搞起布景来。民国三十六年,回西安参加尚友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参加戏曲改革工作,年参加 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年赴朝鲜为 演出。年获陕西省 届观摩演出大会奖状和演员一等奖,并被选为西安市人民代表、尚友社副社长。十年动乱中,被戴上“反动权威”、“大戏霸”的帽子,遭到揪斗、凌辱,受尽折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里,塑造了众多的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白蛇传》里敢于反抗恶势力的白娘子,《三娘教子》里心底善良、望子成龙的王春娥,《五典坡》里的王宝钏、《黄河阵》里的琼霄、《家庭痛史》里的李瑞英、《玉堂春》里的苏三等,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特别是《游西湖》里的李慧娘更为人所称道。表演刚劲、深沉、含蓄,细腻,唱腔高亢凄婉、清亮悦耳,善于表现悲苦和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物。晚年把自己在旦脚表演艺术上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晚辈学生,写出《戏曲表演艺术探索》等论文,对秦腔旦脚表演艺术进行了切合实际的理论总结和探讨。年2月14日在西安逝世,终年六十八岁。

王绍猷先生评价中说:何振中“歌唱则调叶商羽,娴雅动人。赞日:碧梧鸣凤,翠柳啼莺。壮士闻歌,默然无声。”

        

何振中《鸿鸾禧》

我家住杭州在临安

双凤桥鸳鸯巷有奴家园

父金松每日里大街讨膳

奴名叫金玉奴谨守家园

那一日天寒地冷北风凛冽扑人面

日过午未见父回还

裙钗出门把父看

见一位生员倒卧在我门前

观见他面黄肌瘦浑身褴褛饥寒交迫团团颤

眼看他一命不周全

奴一时心发恻隐行方便

用粟米救他活命还

我爹爹回家问一遍

才知他姓莫名稽是生员

无父无母无亲眷

才将他招赘我家园

大比之年王开选

我父女随他去求官

白日无钱去吃饭

我的父沿街乞讨供给予他饭三餐

夜晚无钱歇旅店

在三官庙里把身安

谁知他一朝身荣心肠变

嫌贫爱富将奴嫌

幸喜他皇榜得中封下金印德化县

举家父女上官船

船行在采石矶口将月玩

将奴推入坠江边

这是我伤心之事讲一遍

老大人于干女快快申冤

剧情简介

《鸿鸾禧》别名《棒打薄情郎》、《金玉奴》,明英宗时,生员莫稽,家遭天火,身为乞丐。花子头金松,将女儿金玉奴妻之。莫稻考中进士,任德华县今,嫌金玉奴微贱,格其投河。相国徐尽臣赴浙原济,救玉奴,复配莫为婚。洞房之夜,玉奴命丫环棒打新郎,莫稽悔误。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fz/1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