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非遗文化二十四节气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m.39.net/pf/a_4651571.html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立春

俗称“打春”。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雨水

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

惊蛰

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春分

春分节气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春分这天白昼黑夜平分为各12小时,春分也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清明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

谷雨

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江南地区,俗呼牡丹花为“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

立夏

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小满

华南地区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民谚,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芒种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日祭饯花神的风俗。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

夏至

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小暑

过去民间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大暑

一般在公历7月22日或23日。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

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处暑

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白露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

秋分

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寒露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霜降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立冬

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小雪

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

大雪

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冬至

在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小寒

一般在公历1月5日或6日。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

大寒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时为大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fz/4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