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强力白蚀消 http://m.39.net/pf/a_5231270.html了解更多资讯●点击‘’厦门网‘’ 前段时间,在泉州晋江围头湾的一处滩涂上,一群身披灰、白羽毛,颜色和长相相近的鸻鹬类鸟类在滩涂上觅食玩耍,观鸟经验丰富的陈浩发现,有两只勺嘴鹬混入其中,“隐藏”得极好。
“它嘴上的那把勺子暴露了身份。”陈浩说,勺嘴鹬外形最特别的地方,莫过于那个汤勺形状的嘴巴,很形象地诠释了名字的由来。
戴环志的勺嘴鹬(吴东塔摄于泉州围头湾)
勺嘴鹬腹部羽毛为白色,背部羽毛为灰色花纹,好似穿着白色秋衣,外搭灰色外套。这种鸟体型娇小,成鸟也只有成人手掌大小,憨态可掬。行走时常常低着头,行进中不断将嘴巴伸进水中或软泥中来回扫觅食,因此常被观鸟界称呼为“低头族”。
这两只勺嘴鹬中,有一只身份特殊,脚上戴着绿色脚旗,上面写着“7L”,说明这是一只被科学家环志的鸟儿。据了解,环志是研究候鸟迁徙动态及其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跟这只‘7L’有着特殊的缘分,去年就认识它了。”陈浩说,“7L”是去年在俄罗斯出生的,去年他是第一个在监测网络里监测到“7L”迁徙的人,在与俄罗斯鸟类学家取得联系之后,论证了当年繁育的勺嘴鹬幼鸟是有能力独自迁徙的,意义非凡。
明年春季有望再临厦门
短暂停留3-5天
很多人关心,什么时候可以在厦门欣赏到勺嘴鹬的倩影?其实,勺嘴鹬称得上是厦门的常客。从市观鸟协会的数据来看,年至年连续四年,观鸟爱好者均在厦门记录到勺嘴鹬的活动,记录到的时间是春季或秋季。
陈浩介绍,根据相关单位的调查显示,目前勺嘴鹬在全球的数量仅为只左右,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勺嘴鹬的迁徙路线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在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为冬候鸟,一般春季和秋季途经中国,厦门是其迁徙路线上的一个站点,部分勺嘴鹬会在这里短暂逗留3-5天,补充食物后再继续迁徙。
今年春季,陈浩也在大嶝记录到1只勺嘴鹬。他说,按照往年的记录情况,明年春季也有望在厦门继续观测到勺嘴鹬。
勺嘴鹬(红圈处陈浩年摄于厦门大嶝)
来源:厦门网、厦门晚报
编辑:陈雅璇、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