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过成诗,大熊猫艺术让川南传统村

把生活过成诗,“大熊猫艺术”让川南传统村落安民村崭露头角

古民居、古桥、古树、古井、古堰塘,自然形成的河心岛,清澈见底的溪流,干净整洁的集市,一面面诗意盎然的大熊猫艺术墙让人流连忘返。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的古老村落安民村“地绿、水清、路畅、村美”,村民的生活古朴而悠然。

美丽的龙溪河环绕全村,在龙溪河上,有两座布局奇特、雄伟壮观的龙脑桥,集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于一体,在建筑技术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是我国古代桥梁罕见之作。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古村,龙脑桥成为全体村民的骄傲。

如何利用乡村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乡村,怎样让一座默默无闻的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在创意农业、乡村旅游不断推进、文旅融合愈加深入的背景下,安民村凭借着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乡贤人脉、资源、才智等优势,以“大熊猫艺术”和乡贤特色产业的发展重新回归时代,成为乡愁记忆的真实承载,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呈现。

年以来,在乡贤的引领下,安民村创办四川省第一个留守儿童画院—天府熊猫儿童画院,建起全省第一座乡村大熊猫艺术墙,成功举办川黔留守儿童画院经验交流会、川黔留守儿童书画展、留守儿童走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艺术季暨留守儿童绘画作品展和“在阳光下成长”留守儿童主题征文大赛,出版《川黔留守儿童书画展作品集》。这个没有大熊猫的小乡村,在乡贤和艺术家们的支持下,充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安民村把“大熊猫艺术”做得风生水起。

年5月29日,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航空商务委员会党员、团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四川九寨画院、四川天娇大熊猫画院、西南医科大学等单位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帮助下,安民村的孩子们把大熊猫画在画板上、写在作文里,村民把大熊猫绘在墙上,通过举办大熊猫艺术季,以嘉年华的方式把大熊猫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大熊猫绘画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儿童表达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精神愉悦,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升华。川南传统村落安民村因弘扬“大熊猫艺术”,推进农文旅融合,成为泸州市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农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个风光优美的古村也因此令世界瞩目。安民村在广大乡贤和泸州市关工委艺术家以及泸州市青少年宫老师的热心支持下,先后办起了留守儿童艺术团、村民艺术团和流动青少年宫。通过大熊猫艺术和舞蹈表演,安民村的孩子们变得自信、阳光,脸上渐渐地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根和魂,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在安民村,以大熊猫艺术激活传统村落,新乡贤引领乡村文明和创意农业实践,提升乡村价值魅力,用“大熊猫艺术+乡贤产业”推动乡村优美化、艺术化、时尚化发展。安民村通过传承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先后研发了乡贤文化酒、特兴乡贤板鸭、乡贤蛋等系列产品,不仅让乡村文化变得“活”起来,而且用艺术改变乡风,带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

没有乡村文化内涵的支持,乡村节庆文化就缺少生命力。安民村在举办大熊猫艺术季暨留守儿童绘画作品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乡贤、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大学青年志愿者、村民志愿者和荣誉村民的积极性,把绘画作品展办在田园旁,突出其参与性、乡土性、趣味性的特点,以增强乡土文化的审美体验感,让乡村文化能人光彩得以绽放、乡村文化活力得以激发,让“大熊猫艺术”成为留守儿童和广大市民、青年志愿者、留守老年共享共建的乡村文化嘉年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诗和远方”,只有充分发挥文化成风化人、振奋精神的作用,才能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安民村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把植入“大熊猫艺术”与留守儿童美育结合起来,推进“大熊猫艺术”与美酒、美食、美景、美展融合发展,实现了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创新,既展现了农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场面,又是幸福美丽新村优雅生活的真实演绎。“大熊猫艺术”为安民村美学乡村建设带来了“新”气象,安民村成为泸州远近闻名的“大熊猫网红艺术打卡点”。(创意农业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jj/12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