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适看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

本文转自:掌上春城

“生活真的很方便,楼下就是便民菜市,街对面就有学校、医院、公交站等,真正实现了15分钟幸福生活圈。”

——成都天府新区市民朱丹

“成都是一座性价比很高的城市,这里不仅有宜人的生活环境,更有广阔的事业发展舞台。”

——90后社区规划师张唐

“让城市更宜居,就更利于企业招引人才,我们公司就招了很多国内外的博士、硕士,他们来到成都,觉得这里生活便利,环境也好,公共服务完善,留在成都是理所当然。”

——成都以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聪

蜀锦、蜀布、邛竹杖……两千多年前,产自蜀地的货物从成都出发,经昆明,沿着南方丝绸之路远销南亚;两千多年后,新中国的奇迹工程——成昆铁路串起两地人民的幸福,“一带一路”建设中开通的中老班列让跨越千年的交流更加顺畅,成都、昆明各领域交流合作越来越广阔深入。

自古以来,川滇两省山水相连、习俗相近、人文相通,有着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情谊,成都、昆明两地人员往来和经贸交往源远流长。今年6月,在成都举行的年昆明—成渝招商引资推介会上,近70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合作,更进一步加深两地携手发展。

近年来,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积极打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人尽其才的就业创业环境、稳定公平的营商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生活更有品质、人生更能出彩的幸福美好家园。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廖铁军摄

连续13年稳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唯一四度蝉联“长安杯”;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在城市发展道路上,成都不断满足人们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特质更加鲜明。

宜居成都

持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园里搭帐篷、绿道上骑行、龙泉山看日出,已经成为我们全家人过周末的休闲方式啦。”家住成都天府新区的市民朱丹告诉记者,端午节期间,她和家人每天都去不同的公园,在青山绿水间感受城市的生态之美。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是幸福宜居的鲜亮色彩。依托自然山水,成都通过“五绿润城”示范性工程,建设超过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城市“绿心”,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生态“绿肺”,建设公里天府绿道体系——打造城市“绿脉”,建设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公园——打造城市“绿环”,建设拥有48公里河道的锦江公园——打造城市“绿轴”,加快推动绿色生态空间筑景成势,塑造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目前,成都各类公园总数已达个,各类绿道累计建成公里,更新利用城市边角空间打造“金角银边”示范场景个,新建社区花园70个,新增绿地面积公顷。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窗含西岭千秋雪”胜景常现,一年中可遥望雪山的天数达到70天左右,成为全球唯一能够遥望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

成都的宜居,不止于此。“生活真的很方便,楼下就是便民菜市,街对面就有学校、医院、公交站等,真正实现了15分钟幸福生活圈。”朱丹笑着说。

近5年来,成都市累计投入亿元实施重大民生项目,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6%和56.5%。

为了让城市更宜居,成都积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确定各类用地比例,推动职住平衡,结合城市有机更新、TOD综合开发等合理匹配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提高公服设施与人口匹配度。同时,强化就近配套,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加快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努力让市民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享受好服务、感受好生态。

成都开通火锅巴士,坐着巴士吃火锅,巴适。李冬摄

“建好幸福城、提升幸福感。”未来,成都将坚定不移提质幸福成都,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稳步推动共同富裕,让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宜业成都

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

“成都是一座性价比很高的城市,这里不仅有宜人的生活环境,更有广阔的事业发展舞台。”90后张唐是一名社区规划师。自年从成都玉林社区开启社区规划师的职业道路,如今她的工作室已发展到15人,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成都有很多新兴业态,这里机会很多。”

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不妨看看年轻人的选择。日前,成都上榜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成都正成为青年人才的逐梦之城。

截至目前,成都人才总量达.6万,青年大学生超过60万人,市级以上重大人才计划专家达到人,成为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才因何而来?成都的答案是——以优良的生态环境铺就幸福的底色,以奋进的势头开拓广阔的前景,以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务让人安居乐业,以“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发展舞台吸引四海人才纷至沓来。

毕业后来成都找工作的陕西人张启,刚来时人生地不熟,听说成都有青年人才驿站,可为求职者提供免费住宿,“在网上申请后,很快就顺利住进了成华区的青年人才驿站。”张启回忆,3年前只身来蓉,陪伴他的是驿站里的一张床、一个行李箱,如今他有了稳定的工作,以优惠的价格买下7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安了家,也扎下了根,从“蓉漂”变成了“新成都人”。

近年来,成都上接城市发展战略、下接用人主体需求,不断加强人才政策创新,推动从拼政策、给优惠的“1.0版本”到搭平台、给机会的“2.0版本”,再到优平台、营生态的“3.0版本”转变,形成人才工作持久竞争的优势。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作为校地协同创新平台的“尖子生”之一,研究院从创业初期的3人,发展到如今集聚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孵化出1家瞪羚企业和5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零碳城市能源系统及绿氢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成都已培育形成了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成都菁蓉汇等高新产业园区,吸引了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企业,诞生了极米科技等本土上市企业……

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园区内,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盎然生长,形成集科研、创新、孵化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科技创新浪潮澎湃……

“来成都是因为想真正干一番事业,为科研成果找到更多可落地的城市场景。”年底,江苏人常晓猛在成都高新区创办了方與(成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智慧城市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常晓猛看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智慧蓉城”应用场景精准落地,政府项目“揭榜挂帅”,正在释放更多机会给创新型企业。

成都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布局创新源头、打造创新平台上奋力求解,将城市作为最大的场景实验室,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释放人才创造潜能。

当前,成都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在蓉交汇叠加,这既是成都提升位势能级的时代机遇,也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成就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宜商成都

市场活力和经济动力持续增强

北宋年间的锦官城,楼阁壮丽、屋舍俨然。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造就了首屈一指的商品经济。从锦江边的“七宝市”到玉局观的“药市”,古代成都孕育出了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创新的商业基因,诞生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

千年后,成都将“巴适安逸”与“创新创造”融为一体,让城市更宜业宜商,让经济更有动力活力。

6月15日,一天之内,成都连续发布4张“机会清单”,从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民生项目,到智慧蓉城建设和新经济赋能智慧蓉城,再到住建领域的城市机会清单,搭建起供需桥梁,点燃市场热情。

“机会清单中有学校建设项目、城市更新项目、社区商业综合体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有力地推动成都市民幸福美好生活,持续增加民生福祉。”成都以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聪认为,成都的吸引力正是源自这些幸福细节,“让城市更宜居,就更利于企业招引人才,我们公司就招了很多国内外的博士、硕士,他们来到成都,觉得这里生活便利,环境也好,公共服务完善,留在成都理所当然。”

近10年来,成都增长了近万人。他们从五湖四海奔向成都,开创事业。而吸引他们的,除了巴适安逸的生活环境,更离不开成都优良的营商环境。

在成都,开办企业登记逐步压减至0.5个工作日,一般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用时控制在8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用时不超过20个工作日……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城市持久竞争力的关键。成都的营商环境规划4年来从“1.0”走到了“4.0”。在6月15日召开的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更是明确提出要着手规划营商环境“5.0”。

同在成都,企业有大小,服务无差别。成都以良好的政策与服务普惠市场主体。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成都吸引了不少商业巨头,也培育了数以百万计的市场主体。数据显示,疫情影响下,成都的市场信心仍持续增强,市场主体增长强劲。今年一季度,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户,同比增长21.29%。目前,成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万户,展现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6月14日,成都市政府与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轨道交通、城市更新等领域深化合作,涵盖32个项目,总金额超1亿元。“签约”“落户”,是成都上半年的经济热词。仅在5月中旬的一周内,总投资.6亿元的18个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成都崇州;9家招商合作机构和23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线上、线下签约落户成华区,总签约金额亿元……

时间轴拉长,企业签约落户成都的热度不减,其中包括顺丰航空中国西部总部项目、中交西部投资总部项目、中国电信卫生健康产业数字化全国总部基地项目、创诺集团西部总部及创新研发产业基地……一个共同的细节是,签约仪式上企业方均提到了在成都投资兴业信心十足。连续9年来,成都均稳居“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第一名。

在人民公园品一碗盖碗茶。张青青摄

市场活跃、消费旺盛、生活巴适——今日之成都,有充满市井气息的菜市场和茶馆,有想去就去的时尚盛典和潮流大展,有全国第三的国际一线品牌入驻量,有逛不完的有趣小店和全球首店,有设计改变生活的网红文创园区,有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等世界大IP的高品质旅游体验,有数量居全国前列的众多博物馆,有可以徜徉无限书海的最美书店,有全年无间歇的演唱会、音乐节,有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动漫、剧本杀……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千年盛景、千年繁华,成都,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公园城市,未来精彩,仍在书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jj/132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