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溪口篇:溪口,位于宁波市区的西南方向,奉化市西北方向,距宁波市区22公里,沿宁奉公路南行至江口右转弯再行8公里即可到达。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剡溪源头,主流出于剡界岭,由新昌入奉化境,称“剡 源”。沿溪风光优美,剡源九曲为古代旅游胜地。九曲公棠以下称“剡溪”,由西向东流过全镇,至东端,有武岭头与溪南山阻隔成口,“溪口”之名由此而来。又以武岭横亘镇东,以山名命地,故也称“武岭”。这里山水如画,风景秀美,骚人墨客,寻幽探胜,古代即已形成“溪口十景”,即奎阁凌霄、武潴浪暖、平沙芳草、碧潭观鱼、松林晓莺、溪船夜棹、锦溪秋月、雪峰晚照、屏山雪霁、南园早梅。特别是西北的雪窦山,名胜古迹众多,为浙东著名旅游胜地,汉代即有人以“海上蓬莱,陆上天台”来赞美她。我个人认为:溪口和绍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因为一个人而出名;想必大家都知道,绍兴因为出了鲁迅而闻名;那么溪口因为出了个一代枭雄--蒋介石而出名;如果没有他,那么,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溪口在哪儿,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国的小乡镇而已。跟着老猫的步伐;走进老蒋的家乡-----溪口,让你了解不一样的委员长的另一面的人生、家庭!
---------------------
溪口,我来了;刚拍了张照片;还想再拍几张照片,得瑟一下;旁边的车站人员过来好心的提醒我们,赶快走,还能赶上公交车(原来公交车是定点发车)谢了人家后,急匆匆的就去赶公交车了。
公交车上的人还是挺多的(可能是我们这趟高铁的乘客全部又在公交车上集合了吧;缘分呐!)说说从奉化火车站到溪口的乘车线路:首先,在奉化火车站乘坐30路公交车,到公交东站下车;然后再转乘25路(夜2路)公交车;(25路公交车末车时间比较早;所以,我们乘坐夜2路公交车)大约用时四、五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我们打电话;宾馆的老板来接我们;我们在超市里大肆购买吃的东西;(饭店都关门停业了)这个椰子汁真的很好喝,等第二天再去买的时候涨价了,TNND,(不喝了;不买了;爷就这个脾气)
这就是我们的晚餐;开吃!
我住的宾馆门头(这家宾馆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老板和老板娘非常热情;WIFI信号强;干净整洁;我下午走的时候,老板娘非要送我当地的特产--溪口芋头;说,你们在风景区购买的芋头不是当地的芋头;我谢过她,告之我实在是拿不动了)
溪口的早晨静悄悄的;也许是人们沉浸在春节的气氛中,没起床?也许是我起得太早?
道路两旁的旅游景区示意图
游客中心还没开门;我刚到就开门了,哈哈,领到网上预定的联票,GO!
武岭门----老蒋家乡溪口的标志;
这个石狮子很可爱(从它身上长出的淡淡的苔藓中,就可以看出它在这儿有点年数了;当年也有可能和老蒋经常见面呀)
乐亭春晓
看看蒋委员长的亲笔题字(虽然年代久远,石碑上又爬上了一层淡淡的苔痕,但是仍然能够看得清晰)
山寨版的蒋委员长;(溪口人应该感谢他,说句实话,没有老蒋,溪口真的就是个无名小镇,更不可能有这么繁荣的旅游业;当地人都用他的名字、肖像、故居等赚银子;都打他的旗帜来赚钱,就像绍兴人都用鲁迅来赚钱是一样的;两个人都有相同点:一个人养活了整个家乡人)
文昌阁?记得扬州有个文昌阁。此文昌阁非彼文昌阁也(这里也留下了蒋宋间的美好回忆)
老蒋的卧室,那个床是不是应该叫龙床?
推窗远眺,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远处的山水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山清水秀,地杰人灵呀,怪不得出了这么一个枭雄人物
小洋房见证了当年的“太子”从少年到中年;物是人非,空留一生叹息!
小洋房的周边景色宜人,真的是用语言无法比喻
国恨家仇,激发了“太子”的震怒!也从中看得出“太子”也是性情中人呀。
登上武岭门,俯视周边的美景
蒋家媳妇----宋美龄
宋美龄一生展览馆
女子学堂开学典礼;突然间,门口进来一大批身穿民国打扮的少女,好似在演绎一场大剧;仿佛穿越到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的装扮委婉可爱;清纯美丽,火红的衣服;火红的围巾;火红的热情;火红的·······让老猫----我这颗大叔的心引起一阵悸动;被眼前的妹妹们惊呆了····(不知道当时老猫是不是一幅猪哥的样子)
伟大的母亲,孕育出一代枭雄;遵从母命,开办当时的“希望工程”
有识乐谱的亲们能不能哼唱出来当年的校歌?
溪口的名吃----千层饼(当地大约18~20元/斤;亲们不要买贵了哦)店老板对蒋委员长特别推崇;看来溪口人对老蒋还是有感情的,想想也是,没有他,谁还来这个无名的小镇?小镇上的人们还指什么赚钱呢?
千层饼的制作过程
溪口的另一个名吃----芋艿头
散落在地上的芋艿头(还没加工的芋艿头)
当然得尝尝喽(感觉和我们这儿的芋头差不多)
看到这个装扮;有点穿越的感觉,有木有?
蒋氏宗祠,呵呵,老蒋也是大户人家呀(老蒋也是一代枭雄,也为当时的蒋氏家族光宗耀祖呀)
蒋氏故里的街景
老蒋家门前的“武岭桥”;河水非常的清澈;一眼见底
丰镐房---蒋氏故居(看到照片右侧的那个铁门,据说是当年的最牛钉子户)
民国最牛钉子户
这堵墙就是与老蒋一墙之隔的当时民国最牛的钉子户;(据蹭听导游说:当年老蒋家要扩建,要拆迁老蒋家这个邻居;邻居不同意;此人和老蒋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是命不同呀;老蒋告诉家人说:既然邻居不同意拆迁,那就算了,不用拆了;有人说:这是老蒋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此墙四平八稳;正好面向台湾的方向;所以,老蒋能够撤退到台湾苟延残喘的度过余生;也有人说:此墙拆除,也许老蒋扫平障碍,一统天下,就不能丢了江山!谁能知道呢?)这就是那堵墙
这儿的东厢房是宋美龄的房间,虽然和老蒋在这儿结婚,但是,却没住一天(导游语:当时蒋宋联姻,蒋介石提出不生孩子;宋答应;但也提出条件:必须和原配(毛福梅--蒋经国生母)解除婚约;老蒋答应;原配(毛福梅)提出不搬出祖居;老蒋答应;遂以姐弟与毛福梅相称呼;由于宋美龄是“喝洋墨水”长大的;是新时代的女性,如果住在一个院子里,与原配低头不见抬头见;很尴尬;所以不在此处居住。
导游语:院中的桂花树是宋亲自栽种的,金桂种在毛房前(以示尊重);银桂种在自己房前;但是种在宋房前的银桂却在年死掉了;不久,宋也离开了人世间。院中的金桂是原来种植的;而院中的银桂却是后来栽种的。
老蒋的原配(毛福梅;蒋经国的生母)死于日本飞机的轰炸中;当时蒋经国手书石碑立于此地;后来被日占领后破坏了,小洋房中的那个是后来复制的
老蒋的家庭以及亲戚们
小院的环境还是很不错的
街景照片
漫步在蒋氏故居的街道上,欣赏着江南的小镇;远离城市间的喧闹;暂时抛开烦心的工作压力;全身心的融入小镇的当中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街边一个凉亭中,坐了一圈的当地老人;老猫也凑个趣坐坐;看着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脸上洋溢着快乐、安逸;我心里也是很羡慕他们的休闲生活呀·····
蒋氏故里----玉泰盐铺(老蒋出生的地方;导游语:老蒋生于西方的万圣节;10月31日西方的鬼节;死于清明节4月5日---中国的鬼节;所以,他是“鬼才”;)
关于老蒋有这样的数字与之相关联:1个爹、2个儿子、3个妈(生母是小老婆)、4个老婆、5个名字、6个兄弟姐妹
证明老蒋是蒋氏后人的身份;(有传说他不是蒋家人);还有人证(呵呵,老蒋也挺奇葩的)
统治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一代枭雄就出生在这个床上
老蒋就出生在二楼东边的房间里
蒋介石的展览馆里展出老蒋的一生回顾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蜡像(相携一生、白头到老;也是让人很羡慕的)
那个年代的各种奖章、证书
老蒋最后离开大陆时,与父亲、母亲墓前拜别(可以想象,此时的他心里肯定是沉重的;对他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史料记载:在第二野战军3路出击浙赣线的同时,由粟裕领导的渡江战役东路军和由谭震林率领的中路军于4月27日会师吴兴,将从浙赣线上撤下来的国民党5个军包围于郎溪、广德,经两天战斗,8万余人悉数被歼。5月3日,第三野战军占领杭州。自此,浙赣线多公里完全控制在解放军手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被分割开来,彼此不能相顾;5月16日,三野7兵团21军兵分几路,向浙江南部挺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指日可下。不知是何种心态所致,解放军的炮声隆隆可闻了,蒋介石却还在溪口没走。
是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是硬撑脸面给部下看?还是自知一去难返而对故土恋恋不舍的情愫使然?可能是兼而有之吧!
自解放军实施渡江战役以来,蒋介石的脸就失去笑容。从南京走后,他一直躲在浙江奉化老家。炮声越来越近,蒋经国耐不住性子了:“父亲,太康号前几天开到定海去了,俞局长和王世和的家眷都随军舰走了!”
蒋经国最知道父亲的脾气,语气虽急,但仍没敢直言“走”的字眼,但含意很明显:这里除了我们家之外,再没有其他家眷了。“解放军过了鄞县了吗?”看来蒋介石心里一点也不糊涂,解放军如还没过鄞县,那害什么怕,来得及的。俞济时赶紧趋前一步说:“看情况解放军已过鄞县,目标正向象山港挺进。”
有了俞济时的这句话,蒋介石就知道该做什么了。他现在离开溪口,空中和陆路都不安全,也不太可能。只有象山港水路一条道了。于是,蒋介石长叹一声,对蒋经国说道:“到你祖母坟前告别罢,你去把方良和孩子们也叫来。”儿媳、孙子都来了以后,蒋介石领着他们一同来到苍松环绕的蒋母墓前。
蒋介石刚一站在母亲墓前,就止不住老泪纵横。他撩起衣襟,颤巍巍地长跪不起,蓦然,大哭起来。
要是蒋母在天有灵,也必为之感动万分。
失败是痛苦的。而且败得这样惨!这一走怕是再不能为母亲尽孝了。
蒋介石身后,哭声一片。
车队从溪口沿溪而下40公里即到达宁波镇海港。这是从溪口出海的传统路线,但这次蒋介石没有走这条线路。他估计到,解放军一旦进军宁波,必然抢占镇海港,堵住宁波的出海口。那样,他即使有三头六臂也难以逃出了。因此决定不走宁海而走象山港。从鄞县到象山港全是山路,这样靠两条腿走路的解放军就跑不过他的汽车轮。他就可以从容地退出溪口,往象山港,乘军舰出海。
蒋介石此次出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蒋介石前脚刚走,5月25日,解放军第3兵团2军61师团就赶到溪口。
------------------------
在大陆最后日子里的蒋介石
在台湾的晚年蒋介石(看来每个人都会有思乡的情节;无论是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还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都有落叶归根的意识,这也是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千古不变的传统吧)
在台湾生活的晚年蒋介石
蒋家后人来大陆探亲寻根、祭祖归宗
蒋家四代家谱
接下来的行程就是----蒋母墓道;蒋母墓地离蒋氏故里大约3里地;关于蒋母墓地,导游语:老蒋之父--蒋肇聪是光绪21年(公元年)去世的,但直到8年后,蒋介石才将父亲正式葬在“右蟹钳”。当年,蒋肇聪的墓地留了三个位置,一是给原配徐氏,二是给继配孙氏,三就是蒋的生母王氏。但后来情况变了,年王氏临死前执意不与蒋肇聪合葬,蒋介石只好另外卜地安葬。蒋介石安葬生母的地方叫“鱼鳞岙”,在离蒋家三里外的白岩山上。据当地传说,王氏逝后,蒋介石重金请了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四处卜地,最后选中了这块形似弥勒佛的地方。墓穴正处“米勒佛”的肚脐眼上,葬此旺子旺孙。为了防止震动地气,压坏龙脉,风水先生提醒营筑墓穴时,不要惊动太大,少用重石,蒋为此天天都去墓地察看。王氏下葬后,孙中山亲笔题写了“蒋母之墓”。次年,蒋介石又在离坟二百米开外,于年5月兴建“慈庵”一座,奉列祖宗牌位,实为王氏个人的“纪念馆”;再后又建坟庄。蒋母墓正前方有三座村庄,由于村庄每天生火做饭,升起袅袅的炊烟,从远处看仿佛像点燃的香;每天三顿饭,早、中晚每天都在给蒋母“上香”。
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深深地呼吸一下,特别的清新,负离子的含量肯定很高呀;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建筑物里、穿梭于滚滚的车流之间、整日坐在办公室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呀
蒋母墓道游览示意图
网上资料:蒋母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溪口镇建成区西翠屏山鱼鳞岙松树林中。墓道入口处石牌坊,上书“蒋母墓道”。设3门,中门宽3.7米,左右边门各宽2.1米。墓道长米,依坡而上,途中有下桥亭、墓庐(称“慈庵”)、八角亭。蒋母王采玉的坟墓做在青山丛林之中,蒋母墓道构建很宏大。包括“石牌坊”、“下轿亭”、“墓庐”、“八角亭”、“坟墓”和“卵石路”等群体建筑。“石牌坊”有三个门洞,中门上面刻着“蒋母墓道”。左右两道边门。从这里直到坟墓,统称“蒋母墓道”。其中石牌坊位于墓道入口处,有四柱及中门、左、右边门等三门(中门宽3.7米,左、右边门各宽2.1米)。坊柱有花卉、和合仙、寿星等道教浮雕。上书“蒋母墓道”四字系孙中山手迹。跨路而筑的下轿亭远看象一顶道士帽或古代书生的方巾帽,系休息之用。沿途两旁遍植松柏,高大挺拔,蔚为壮观。当初蒋介石携子孙前来拜祭时,都在此地下轿步行至墓地,蒋氏后嗣及交好之士纷纷仿效以示敬崇,久而久之当地人便将该亭叫做“下轿亭”。检票亭是新设的,飞檐翘角,亭上有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所题的“蒋母陵园”四字匾书。两侧悬挂的“炜兹彤管永式仪型,淑德厚福克享遐龄”对联则是李宗仁书写的。八角亭又名孝子亭,是蒋介石考虑到九泉之下小脚老母行路维艰,特在漫漫墓道中间建造的,目的为了让母亲的亡魂得到休息,以尽孝心。乡民习惯以“孝子亭”相称。慈庵初建于蒋母60诞辰的年,位于离墓地约米处的山墩间,有新式洋房三间(年改建后共有主房五间,附房六间),是蒋介石扫墓时常住之处。蒋介石自言平生愿常居慈母墓旁,所以每次回溪口多择此地居住,以示不忘母恩,谨守墓园。该处也取纪念慈母之意,命名为慈庵(当地人一般称为坟庄或墓庐)。慈庵左边一个两室套间是蒋介石回乡扫墓或下野休息常住之处,西安事变后他曾在此养伤多天,是住得最长的一次,年第三次下野后亦长居于此。右边两间为招待亲友的客房,附房是看墓人居住和做饭用膳之处。主房中堂挂有王采玉遗像,两壁分嵌蒋介石所写的《哭母文》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慰劳蒋总司令文》。《哭母文》表达了蒋介石对母亲王采玉的深厚感情,也透露了兄弟不和、家庭矛盾等内幕。《慰劳蒋总司令文》则反映了国民党新军阀内部勾心斗角的矛盾和蒋介石在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正中一方石碑镌刻了孙中山手书的《祭蒋太夫人文》,记述了孙中山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以及孙中山对蒋母的高度评价;碑阴刊《王太夫人事略》记述了王采玉的生平及蒋介石孩提时的顽皮。除了纪念意义外,正中这一块碑就好比院落中的照壁,起到了阻隔空间、屏蔽正堂的作用,使建筑增加了层次感和气势。-------------------------------------------------------老蒋是个孝子,每次来祭奠母亲,都是在这个小亭子前下轿,拾阶而上,以表达对母亲的敬重。(老猫感觉,这个小亭子有点像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大闹天宫》里,孙悟空变的庙;用来迷惑二郎神的那个庙,一摸一样,有木有?
蒋母墓道大门
老蒋每次祭奠母亲休息的地方(纪念馆、办公室)
蒋母坟墓
坟墓前的这个雕刻寓意:凤竹图,以示妇女之墓且出身于葛竹村
老猫特意站在墓前,看到前方确实有村庄,但是由于树木的遮挡,看的不是十分清楚,由于时代的变迁,从山下传来的是汽车行驶声音和发动机的声音。(很遗憾,没看到三个村庄“袅袅炊烟升起”的场面。
在坟墓不远处有方圆池(导游语:圆与方叠在一起,就是钱(古钱);而旁边从山上留下来的潺潺溪水(水暗喻钱的意思)常年不断地流进来;暗示财源滚滚而来;风水呀····
蒋母墓道原路返回,下到山下,看见公交车站,乘坐路就到达雪窦山风景区(不是很远;我徒步走到雪窦山风景区大约米左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