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名单,其中非遗主题小镇20个,民俗文化村30个。金华占9席,包括4个非遗主题小镇、5个民俗文化村。至此,我市共有25个省级非遗旅游景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下面就和小布一起看看
哪些小镇和村落入选
他们各自有什么特色
非遗主题小镇婺城区安地镇兰溪市女埠街道
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
浦江县杭坪镇
民俗文化村金东区澧浦镇蒲塘村东阳市城东街道李宅村
义乌市后宅街道稠岩村
武义县桃溪镇东垄村
磐安县尚湖镇岭干村
婺城区安地镇目前,安地镇岩头村康旅文创综合体项目已经落地。该项目引进了灵岩书院、婺州染坊两个文创体验点。其中,婺州染坊体验项目承载传统工艺“婺州扎染”体验,包括染料配制、布料缝扎和浸染、成布裁缝制作等工艺。
采用棉、麻、真丝等天然材质布料,由精通扎染、布艺、刺绣、服装设计裁剪等工艺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团队现场指导学员操作。单场扎染体验可同时接待60至人。
岩头村还可实现点单式体验的非遗体验项目,如活字印刷、古法造纸、丝网印刷、布贴画、剪纸、插花、茶艺、棕编、面塑、糖画、打麻糍、做桂花糕等。
兰溪市女埠街道兰溪粮食砌主要流传在兰溪市女埠街道金家村一带,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以五谷杂粮、蜂蜡、松香等为原料,采用传统防腐技术的制作方法,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在民间的砌塑工艺,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照片由王撮松提供
兰溪粮食砌于年被列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位于东阳卢宅景区内,占地1.2万多平方米,汇聚有东阳木雕、东阳竹编、卢宅营造技艺、金华酒、金华火腿、砖雕、东阳道情、东白山茶等国家、省、市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展示、演示、体验、传承的公益性文化场所。街区内全面展示东阳非遗与传统文化内容,讲好东阳故事,体现非遗传承传播、教育交流、创意研发等功能。浦江县杭坪镇杭坪镇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14项。多年来,这些非遗项目进入千家万户,密切融入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
始于清朝的省级非遗项目——杭坪摆祭民俗活动,由杭坪村六个社轮流主持。其间全县非遗项目在此展示展演,各种传统风味小吃云集。
金东区澧浦镇蒲塘村三面浅山坡环抱,一面清水塘环绕,金东区澧浦镇蒲塘村,所处之地当地人俗称“燕儿窝”。
民间将燕子誉为吉祥鸟,谁家有燕子筑窝谁家便有好运;燕子归来,又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有着双重美好寓意的蒲塘村,如今的乡村风情也时时透着“两面性”,亦古亦今,能文能武,有土有潮,让人流连其中。
蒲塘村里,大部分村民姓王。先祖王彦超是五代末的名将,一直为王氏后人颂扬。《蒲塘凤林王氏宗谱》记载,王彦超率子孙迁居义乌,后世为避水患迁居金华栗山之阳(即蒲塘),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东阳市城东街道李宅村东阳市城东街道李宅村,村落历史悠久,至今还较完整地保存着明清古民居,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较为可观,其中最有特色的应属李宅荷花灯以及世代传承的迎龙灯,还有民俗古茅墩庙会。
义乌市后宅街道稠岩村义乌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稠岩村由曹村、北岭塘村、三川塘村三个村组成,地域上呈三足鼎立之势,辖11个自然村,总人口近人。
稠岩村的曹村自然村是“德胜古韵”精品线中的旅游精品村。村内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古建筑15处,龙虎大旗、重阳斗牛等闻名遐迩,非遗文化剪纸馆,收集了各类剪纸艺术作品余件,百亩荷花观光区、五星级文化礼堂正成为义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武义县桃溪镇东垄村东垄村位于桃溪镇西北方向的一个山坳里,全村户,多人口,至今延续着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迎大蜡烛。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村民们每人都会交上一支普通红蜡烛。到正月初九这一天,一支支小红蜡烛被放在一起熔化,倒进大蜡烛桶中,做成大蜡烛。这只大蜡烛桶代代相传,至今已有数百年。
据宗谱和有关资料记载,大蜡烛庙会活动始于明万历四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磐安县尚湖镇岭干村尚湖镇岭干村形成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有倪氏家庙、古花厅、造纸厂等遗存古迹,是婺江源头第一村,同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虎大旗的“故乡”。
为传承和发扬特色民俗风情,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岭干村筹措资金完成文化礼堂建设,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介绍本地的农耕文明、民俗文化、红色历史以及秀美风景。
据了解,为贯彻实施《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非遗主题小镇和民俗文化村,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7月,我省开展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申报认定工作,在各地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的基础上,经研究,50个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入选。
非遗主题小镇是指以特色非遗资源为基础,突出振兴传统工艺,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方式,传承和弘扬独具特色的区域传统文化,影响和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区域。
民俗文化村是指历史和传统文化保存保留丰富,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民俗活动传承发展较好,农耕文化记忆相对完整的村落。
来源
金华日报金华新闻客户端浙江发布婺城发布兰溪发布浙江非遗武义新闻网今日金东中国义乌网磐安新闻
作者
汪蕾
编辑
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