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我们人人都看过。但是,你真的了解大熊猫吗?
pia指的可不是分清每只熊猫的长相,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或者喜好等等哟。而是对于这一物种,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平时到成都熊猫基地看熊猫,我们往往被他们的“外在美”所吸引。今天,伴随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打造的全球首家以大熊猫为主题的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成都大熊猫博物馆正式开馆,相信大熊猫的“内在美”也会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啦!成都大熊猫博物馆
.03.03
今日正式开馆!据悉,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成都办事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科技厅,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教育局,等10余家省、市级有关部门及中央驻川有关单位领导;川内各大博物馆、成都各大公园、各级科普保护教育组织、成都中小学校等30余家有关单位代表;近10家媒体代表出席了活动。
在开馆仪式现场上,熊猫基地书记、主任吴永胜讲到:“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将继续致力于公众教育引导,积极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大熊猫科普教育平台,大力推动我国、我省及我市的大熊猫保护工作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同时,熊猫基地也将努力践行文化强国战略,讲好四川成都大熊猫故事,全面开展大熊猫文化传播,让世界人民因为大熊猫而‘民相亲、心相通’。”
看到这儿,屏幕前的朋友们是不是心里也都充满各种好奇了?
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博物馆如今已经非常常见,而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博物馆却是难得一见的。
说了这么多,pia也不卖关子了!就让我们一起来“云参观”一下这座博物馆,顺便让无法亲临现场的朋友们一饱眼福
关于成都大熊猫博物馆
熊猫基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建筑面积平方米,展示面积平方米,是全球首家以大熊猫为主题的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也是全球占地面积最大、科技感最强、互动体验最深入的大熊猫博物馆。
博物馆于年8月新馆开始布展建设,是一个具有科普、公众教育、展示、展品收藏、保护和学术研究功能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共分为“熊猫前传”“竹林隐士”“发现熊猫”“濒危年代”“保护之路”“生态家园”“创享未来”七大展区,设计的主题体现“人·大熊猫·自然和谐”的精神,通过互动体验、场景复原、沉浸式游览等方式,让公众在参观、娱乐的同时了解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激发环境保护及动物保护意识、启迪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向下滑动查看七大展区现场
熊猫前传
第一展区“熊猫前传”讲述了大熊猫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那时的大熊猫和现在的大熊猫的区别,以及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并且有很多互动装置,可以通过这些装置以及场景声、光、电的结合,感受大熊猫史前时代的生活环境、大熊猫同时期动物以及大熊猫从古至今的演化历程。此外,还有“考古研究室”的考古沙坑、化石扫描台、以及大熊猫骨架展示,主要以儿童、青少年为受众,为他们提供主动学习的场所,激发探索大熊猫的兴趣。
竹林隐士
第二展区“竹林隐士”讲述了大熊猫在经过无数物竞天择后,选择了退出食肉者行列,成为专吃竹子的素食者,从此,大熊猫深居简出,成为了“与世无争”的“竹林隐士”。作为演化过程中的佼佼者,大熊猫有着自己最大优化的采食方式和独特的消化系统。
发现熊猫
第三展区“发现熊猫”讲述了大熊猫从被科学发现到走出国门、享誉世界,以及中外科学家们对保护大熊猫所做出的的贡献。你可以了解戴维神父是如何发现大熊猫的;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有哪些中外科学家们为保护大熊猫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又是如何在野外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大熊猫研究工作的。此外,我们还复原了邓池沟教堂、五一棚科考小屋,展示了大量野外科考的真实用具,在这里可以真真切切地触摸到大熊猫保护历史的质感,从内心深处感受那些大熊猫护航人的良苦用心。大熊猫的研究工作一直在继续,从未间断,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濒危年代
第四展区“濒危年代”讲述了随着偷猎、人口增长以及栖息地面积减少和碎片化,大熊猫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生存现状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