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初心安阳印记丨那一年,中华瑰宝殷墟

▲资料图:殷墟“申遗”成功后免费开放一个月,市民争先参观

那一年中华瑰宝殷墟昂首走进“世遗大院”

记者李阳

年7月12日22时,在安阳的街头小巷,到处飘扬着彩旗,经历了5年漫漫长路,殷墟“申遗”终于成功。“申遗”成功瞬间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从甲骨文到司母戊鼎,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到洹北商城遗址,从“一申四创”工程到殷墟“申遗”成功,多少辛酸坎坷,最终在《世界遗产名录》上写下了辉煌的字眼。而在殷墟“申遗”成功后的今天,殷墟依然熠熠生辉,照耀着安阳古城。

从年10月13日考古发掘至今,考古学家共从安阳洹河两岸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并发现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在24平方公里以上。发掘后,中国考古学家开始对所挖掘的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以及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进行考证,最终认定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被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殷墟“申遗”之路,开始于20个世纪90年代。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上修建了殷墟博物馆,并决定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众多遗址统一为殷墟,准备进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但殷墟“申遗”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充满艰辛。在完成文本编制、周边环境整治后,年6月24日,我市主要领导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年会。殷墟“申遗”文本因全面、翔实、规范、精美被誉为“最好的文本”在会上获得一致通过,殷墟正式进入预备清单。但意外发生了,这次年会对申报项目的审批作出重大改革,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能审议一个项目,因此殷墟的审批只能向后推迟。年1月4日,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司库乔拉·索拉先生及夫人到殷墟遗址实地考察。索拉先生对殷墟保护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2月5日,殷墟“申遗”文本补充完成后递交国家文物局,9日转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7月18日,在南非举行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递交了申报安阳殷墟为世界文化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正式文件。至此,安阳殷墟成为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文化遗产的候选项目。

年9月26日至28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专家金秉模对殷墟进行了实地评估。金秉模考察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考古发掘工地、殷墟博物馆、殷墟“申遗”档案库等,对殷墟管理及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殷墟宫殿宗庙遗址H甲骨窖穴可以看作是迄今发现全人类最早的“档案库”,殷墟王陵遗址是“第二个古埃及”。殷墟顺利通过了审议表决前的最后一次大考,“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年3月21日,安阳市政府在法国巴黎向世界遗产中心递交了补充文本,4月获得通过。各国代表对殷墟的最终评语是:殷墟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天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等,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大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有全球的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殷墟文明完全可以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媲美。殷墟顺利进入投票表决阶段。7月8日至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7月13日下午15时16分,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的代表一致通过,殷墟正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安阳殷墟成为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之后中国的第三十三处世界遗产。

现如今走进殷墟,便能听到导游们以“一片甲骨惊天下”开头的解说词,接着是对甲骨文、青铜器、车马坑的讲解。殷墟“申遗”圆满成功,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共同努力的结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申遗”成功不仅意味着殷墟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得到确认,更说明殷墟在文物保护和展示管理方面的创新得到了世界认可。今年,殷墟遗址保护传承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更加坚定了开展殷墟遗址的保护及殷商文化传播工作的必要性,这对提高我市知名度,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殷墟势必成为我市对国内外进行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安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统筹/李中华审核/郭敏

责编/陈玥编辑/朱琨

新闻-63

投稿邮箱:ayrb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ly/8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