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导致四川卧龙等重点熊猫栖息地森林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建立、面积最大、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遥感地球所科研人员利用雷达遥感全天候、全天时和干涉特性,联合C波段的EnvisatASAR和L波段ALOSPALSAR雷达影像,提出了零点偏移相干估计技术对-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森林退化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汶川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山崩等次生灾害对震中毗邻的邛崃山和岷山大熊猫栖息地森林退化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PALSAR研究发现,汶川地震直接导致震中30公里缓冲带栖息地森林退化高达20.66%;历经3年,到年,只有3%的森林覆盖得到了恢复。

以卧龙为核心区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试验区,其中红色框、白色框分别为Envisat和PALSAR覆盖范围

EnvisatASAR震前/震后相干图对照图;(a)震前;(b)震后。其中红色椭圆框(映秀岷江段沿线)标示了地震导致的震后相干增益现象

PALSAR震前/震后相干对照图;(a)震前,(b)震后。其中红色椭圆框(映秀岷江段沿线)标示了地震导致的震后相干增益现象

PALSAR差分相干图直方图零点偏移;(a)-年直方图,零点偏移量20.66%,(b)-年直方图,零点偏移量17.34%;表示在震后的-三年间,有约3%的森林植被得到了恢复。

雷达相干增益森林退化监测与机载可见光遥感影像对照与验证;(a)震前雷达相干图,(b)震后雷达相干图,(c)年获取的机载光学影像。其中矩形框“1、2”标示了显著森林退化子区,相干增益面积及拓扑形状同光学影像地质灾害导致的植被剥离区域严格吻合。

(以上内容由遥感地球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陈富龙研究员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qz/6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