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出来晒太阳咯成都熊猫基地扩建区开门

历经两年多的改造升级,今天(年1月1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成都熊猫基地”)扩建区开始试运营,对公众开放的有“无限山丘”和“冒险溪谷”两个片区,区域内共有11个大熊猫参观场馆以及多个科普场馆。

▲开门迎客

成都熊猫基地扩建区面积为亩,扩建完毕后,成都熊猫基地总面积达亩。其中,“无限山丘”包含“旭日馆”“映日馆”“云日馆”“胜日馆”4个大熊猫馆舍,“冒险溪谷”包含“山月馆”“云月馆”“秋月馆”“望月馆”“明月馆”“江月馆”“揽月馆”7个大熊猫馆舍。目前已有43只大熊猫入住美丽“新家”。

试运营期间,扩建区内能够瞭望成都全景的地标性建筑熊猫塔、视野辽阔的西大门观景台等特色点位也将面向公众开放。

成都熊猫基地扩建区的设计和建造坚持在充分满足动物福利和科研发展的需求上,丰富游客游览体验、传播科普知识,实现科研保护与公众教育和谐统一。在此基础上,成都熊猫基地将继续围绕大熊猫科研繁育、科普教育、文化旅游、国际交往四大职能职责,以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大熊猫保护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发挥科研优势,深入挖掘科研、科普、生态等领域的价值。

扩建区有什么亮点?一起来看看。

更注重大熊猫的隐私保护

在动物饲养和福利保障方面,扩建区的动物场馆十分注重动物隐私,各个场馆只设置了1-2个较大的参观区域,更多的地方则进行了遮挡,这样的设置可以更好地保护大熊猫隐私。

扩建区大熊猫活动场相比老区面积有一定程度扩大,每只大熊猫将拥有更宽阔的活动空间。室外运动场大量符合大熊猫生活环境的乔木、灌木类植物,依据大熊猫习性在地面铺垫的大量树皮,以及室内运动场种类多样的丰容道具,都为大熊猫的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已入住扩建区的大熊猫包括“联合国首对动物形象大使”“启启”“点点”,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形象大使“蓉宝”,以及从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动物世界归国的明星“浜家族”成员“雄浜”“隆浜”,从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归国的大熊猫“阿宝”,从加拿大卡尔加里动物园归国的“加盼盼”等在内的43只大熊猫。

更科学专业的科研环境

成都熊猫基地自年建立以来,坚持以科学研究为核心,围绕大熊猫繁殖、遗传、疾病防控开展工作。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实验室于年由国家发改委、成都市发改委、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共同资助建立。年12月,实验室被四川省科技厅正式命名为“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年,实验室依托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四川大学,成功获批“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全国行业内唯一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室根据大熊猫就地和迁地保护需求以及实验室的优势,针对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关键理论及技术问题,开展以大熊猫为代表的中国特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

扩建区正式开园后,成都熊猫基地也将迎来新的科研大楼,新科研大楼根据各科研团队的专业需求和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标准进行设计。硬件条件的提升,为更好地开展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并能更规范生物安全操作,开展更宽范围的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更注重体验感的科普教育模式

在大力开展大熊猫科研繁育的同时,成都熊猫基地于年率先引进国际保护理念,设立科普教育专职部门,是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系统最早设立科普教育部门的机构,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以大熊猫为载体和纽带的自然教育基地。

在此基础上,成都熊猫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基地”“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等多项殊荣,年被中国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成都熊猫基地新区建成后,遍布在园区各处的科普场所将为科普活动开展及科普展示方式提供多样性。届时,公众可以一边在园区观赏熊猫的憨态可掬,一边体验科普互动展牌,学习了解大熊猫科普知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sc/11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