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杉树的介绍与讲解
植物界中的“熊猫”-银杉
美丽可爱的大熊猫,早已誉满中外。现在有人又把我国的银杉比作“植物界中的熊猫”,请你想想,此树珍贵,已达到了何等程度!银杉是怎么发现的?它是一种什么植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在这些问题里,充满着许多趣闻轶事。
最先发现是何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层岩叠翠,景色秀丽。在那里不仅有千年古树,还有许多奇花异木。特别是龙胜县花坪林区,更是峰奇林翠,别有天地。这里的气候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类型,雨量丰富(年降雨量~毫米以上),夏凉冬暖,经常阴雨,雾霭飘渺,笼罩着周围峻峭的山峦和茂密的森林。这里植物种类共有种。有些常绿乔木,咬定山嵴,扎根破岩,树姿高大挺拔,针叶银光闪闪,长相雍雅迷人。
年4月,一支森林考察队(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广西植物分所、中山大学共同组成)来到了这儿,仰望山岗,一下子就被那奇丽的景色吸引住了。领队人钟济新教授更是精神焕发,经常与战友们一道爬高山,涉溪流,精心采集标本。5月中旬,首先在红崖岬找到一棵外形很像油杉属(Keteleeria)的植物苗木,因叶身较长,两端慢慢窄尖,像个小小的梭子,与油杉属的叶形大不相同,认定这一定是一种新的裸子植物。为了探明真象,钟教授要求大家注意追寻大树,采到花果枝再进一步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处追踪,终于在原地的西坡、海拔米处的伍家湾发现它的“父母”。
年春天,考察队员覃浩富与老农刘继信同志又在附近的红崖山山脊和两侧找到了它们的散生植株。侧目细看,原来碧绿的线形叶背上,有两条显目的银灰色的气孔带,就是由于这种装饰,使人远观,大有绿树银辉之感。
这种与众不同的裸子植物,叶似杉木叶,皮象松树皮,似杉非杉,似松非松,这倒底是一种什么怪树呢?当时还不能确定学名。年夏季,钟济新教授将这批珍贵标本寄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请他们研究定名。科学家这种谦逊美德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丰富多彩。它们之间,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总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跟一种生物定名,既要根据它的形态构造特又要合理安排它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同时还要富有意义。
这件标本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次发现的松杉类植物中的稀有植物,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陈焕镛和匡可任两教授,如获至宝,十分高兴地拿起放大镜、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从分类学上来考察,这种植物的叶子、芽鳞、苞鳞、雄蕊等均为螺旋状的排列,不仅苞鳞与种鳞分离,而且雄蕊具有二个花药,每个种鱗还带有二粒有翅的种子,这些特征、应该划归松科植物。但是从它的叶片来看,是扁乎线形叶,上面的中脉凹下,叶背又具有二个边生树脂道,外形构造又与黄杉属植物十分相似。
相似并不等于相同。因为它的小枝节间上端比黄杉属植物生长缓慢,叶痕较密,雌球花都是单腋生长,花药纵裂,花粉有气囊;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肉组织中更没有骨针状细胞,内查外调,发现它与黄杉属植物还有许多明显区别。最后这两位科学家,依据分类的原则,把它注册到松科植物的“户口本”里。常言道,“无巧不成书”。两位科学家还发现它上述的各种特点,与欧亚大陆的化石银杉没有什么两样,“它原来就是化石银杉的后代”。举世无双,是松科银杉遗族的“独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