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街边老爷爷做的糖人还记得吗?
其实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欢糖,
还是喜欢用糖做的小动物才止步不前,
如今这样的糖人真的很少再能见到了。
在日本也有一个类似的手艺:
诞生于江户时代,饴细工。
在这种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的时候,
有一个年轻人成了糖艺匠人。
他自学成才
完善了几乎所有的糖艺技术,
他叫手塚新理。
01:51当我是一名小学生时,就决心靠制造生活
手塚的父亲是一个很爱动的男人,小时候手塚就一直听到父亲说“我想做点什么。”
受到爸爸影响的手塚也开始迷恋手作,敲敲打打。当他开始手作的时候都能忘记自己对吃饭的热情。”
从小学的时候,手塚叛逆的性格促使他选择去研究花火,也就是烟花。不仅在高中的时候就获得了国家资格,并且凭借资格证可以处理火焰,简直是男孩子的理想职业,手塚还宣称自己要成为“花火大师”。
学习了一年之后,手塚开始发觉,自己越研究烟花,就越想念手作,想念动手去制作的快感。用他的话说,就是“我离不开手制。”
有一天,“我回忆到有一个夏天和父亲一起去了夏日祭。父亲在穿过糖果摊前面时胡说八道似的问我‘你为什么不做糖果工作?’”那一刻手塚像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一般……离开了烟花,开始了新的追求。
濒临失传的糖果工艺
据说日本的糖果细工来源于8世纪。在江户时代,工匠们常常在街上卖细工,给当初的百姓们带来欢乐。之后,这种糖果细工的技术慢慢被继承下来,但因为不是主流文化,所以几乎没有详细的有关文献传留至现代。虽然飴細工传承了年,但它并没有具体的艺术体系或是艺术流派,它更像是一种街头艺术,完全凭借人们的喜爱去流传。
于是想要学习糖果工艺只有一种办法:自学。从那之后,手塚开始自己翻书、研究、探访、练习……研究出自己的一套独门技术。
由于糖桨容易被冷却凝固,亦不能被翻热重塑,时间方面必须掌握得十分准确。要在糖软化之后,糖变冷变硬之前进行造型。造型的时间是很有限的,5分钟之内他就会变硬,所以制作的时候,动作要快。总之要快快快,做这一步的时候,就要想着下一步,其实是头脑高度运转的一件事。
手塚的工艺仅以彩色热糖桨徒手制作,在没有模具的情况下,全凭一双巧手完成融、拉、剪、色等工序,把糖桨的透彻、质感及色彩变化带出来,塑造成各种吉祥名物的造型及形态。制作过程十分艰难。匠人的手部往往难免各种烫伤和割伤。手塚凭着手法细腻、用色巧妙,制作出仿如琉璃、水晶般通透耀目的完美饴细工,堪称「琉璃糖艺」。
年,他有了自己的店铺Ameshin,想像中在日本应该会有很多这样的店,其实并不多,在东京也只有手塚新理的店和另外一家。手塚在他的经营下变得很“热门”每天拜访这里的顾客却是络绎不绝。甚至有人专门从国外赶来,只是为了看一眼店家制作的糖人。他自信地说他的店一定能够持续年。
他得意的说“店里最受欢迎的糖艺造型还是金鱼。”
此外还有青蛙、老鼠、奶牛、老虎、兔子、龙、蛇这些江户时期就有的造型。还有一些创新的,比如柴犬、喵喵和熊猫。
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受全世界欢迎的糖果艺术家。
谁都不愿意传统手工艺消逝
生活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我们并不缺任何的东西,看多了花花世界里的千篇一律和冰冷的机械制造时候,我们更想要的可能是能夠感受到“故事”的物品,而手工制品就包含了所有的故事,它是历史的沉淀,有手工特有的温度,是为数不多保含人情味的物件。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手塚想要传承这样的手艺原因之一吧。“不管怎么说,它是糖,总会消失的,“与其说我认为它重要,不如说我的工作就是让它变得重要。”
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没人继承、不被重视的现状。但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