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时代太二,你敢不跟吗

青涩懵懂的读书年代,嘴边总是挂着三毛的话: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我喜欢三毛笔下的汉字,她保留了汉语最棒的韵味和无限的可能,明快而隽永,常能准确、生动地捕捉和描绘出瞬息即逝的意境的幻动和思绪的微妙变化,并有着鲜明的韵律性,看是平淡无味却直抵人心。因为年少,因为青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补充精神营养。

中学时代,写情书诗歌,是时尚的标榜潮流和吹牛的资本。如果没写过几首诗,基本就没发在同学间混下去,要是没追过几个女孩写过几封情书,都不好意思说出来。这些诗歌情书来源除了《读者》,还有一本杂志名叫《散文诗》。

当时发现如获至宝,居然还有人能写出又是散文又是诗的文字,词藻华丽堆砌工整,气势磅礴呐喊有力。那时我的阅读经验少得可怜,何尝见过如此主题宏大、文字考究、情绪饱满的文化“卖弄”。所以,不停模仿不断套用那些诗一样的文字,力求语不惊人不罢休,涉世很浅,人情很薄,虽不懂具体的含义,却总是乐此不倦。

读书时候写过太多“我的梦想”这样的文字,最后都从梦想沦落成生活的念头。现在人奉行别给我谈什么梦想,我的梦想就是不上班,出现一些似梦非想的梦想。懒人最容易找理由借口说辞,性躁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经历故事没有,大道理倒是很多,如这些文字,都是些无病呻吟杞人忧天胡思乱想的东西。

我们的学生时代,每道题都有标准答案,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就像被刷在墙上的那些标语一样,所以,我们就套用起来,就像当年写的作文一样,以致后来进入社会,老是喜欢问些不是问题的问题。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意义,如何对这件事下个定义,什么样的中心思想,如何从开始推算出可能引起的结果,对我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快餐、免费又过剩的时代,老是抱怨跟不上时代潮流,那是因为钱走得多,心也就走得少了。等哪一天大家跑太快把灵魂弄丢了,就会往回走去找找灵魂,所以,慢慢走,不急不躁甚好!

想想古时候的私塾教育也有点可怕,总是让聪明伶俐鬼灵精怪的孩子进去,然后呆若木鸡地出来,现在战斗檄文删了又删,烟火味太浓不太适合这个时代。

说道口味,也是众口难调。比如说,有个女孩嫁一个有钱人大家觉得是虚伪,嫁一个帅小伙,是肤浅,只有和又丑又穷的小伙谈恋爱才算高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网友的认可,这是怎样的一种逻辑思维模式?

除了人民币和大熊猫,或许就没有什么能让全中国人民一致点赞。论坛帖子里面,互联网上,好多人的留言也正是如此,越来越像一个公共厕所的涂鸦,这种扭曲变形的情感定义怎么就这般泛滥?大家都喜欢展览与围观,这正是一个时代很失败的真正标志。我喜欢小崔走时丢下的那句话,这个时代太二了,我不跟了!你确定比他开心洒脱吗?更重要的是:你确定比他更自由吗?这个时代太二,你不跟,下家就要了,或许底牌还有王炸!

年少时候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健全人格,也没学会怀疑和拒绝,更不懂得什么是信仰。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有一亿多信仰共产主义,有三两亿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有一两亿可能信仰其它宗教,剩下的,估计都只信钱了。

人脆弱不知情的时候,对自我的激励和集体的呐喊都格外敏感,容易被引导和改造,因此很容易被那些标语触动。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不再会被标语口号牵引着走,不再容易被文字激起波澜。可没人说到底需要到多少岁,你才会去质疑和拒绝,才会去争取和反抗!

说道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也是感触很多,我一直觉得我是没有乡土情结故土留念的,或者说,我不忍心回去看到故乡现在的满目荒凉。

当初义无反顾不假思索就留在了重庆,所以就注定失败了。这种失败感,不是来自自己的感受,而是别人的眼光与当下世俗的标准。毕业都劝我回去,在他乡,钱少事多离家远,位低权轻职任重,何必给自己较劲呢?这和追求无关和梦想无关,我自认为,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中国的很多扭曲和乱象,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有关。当初,我只是单纯就喜欢这个地方,没太多其它想法。

就如三毛说的: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要是我年轻,我真应该认真地想想这些问题,首先,就得先学会质疑和拒绝,要学会独立自由地思考问题,还有不受约束地表达想法,如果可以,真的应该要让我们年满十八周岁,再让我们不受干扰地选择我们的信仰。

就如卢梭说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可我老了,这次我明白了,所以,我要选择认真而带点优雅地老去。毕竟一辈子太长,不必慌张,不必失望。人,总要干点和吃饭睡觉没有关系的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dl/13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