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慕课中的非语言沟通

这学期和学生们一样,听了很多线上课程,目前在中国大学MOOC上已经听完及在听的课程接近10门。

虽然自己也是老师,但从中观摩各位主讲老师的课程内容设计、组织及表达,也是受益良多。

各位主讲老师将自己的内容展示出来,除了重要的语言沟通,其实也包括非语言沟通,虽然讲课时,老师们面对的不是学生,而是摄像头。

基于我个人的听课体验,我认为,在保证语言沟通流利、准确、精炼的基础上(这一点慕课的主讲老师都做得不错),拥有良好非语言沟通的老师,比不太注重非语言沟通的老师,给人的听课体验更好,满意度更高,随之而来,其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我想,如果我以后创建线上课程,我觉得以下四点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希望也能给其他准备录播课程的老师提供参考。

1、面部语言

微笑,或者稍微丰富一点的表情,对于线上课程来说,可能比线下更重要。

线下,微不微笑,或者表情单一,影响可能不大,因为一方面,课堂上的学生很多,你不会只和其中一位学生进行目光交流,你会和很多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学生不会觉得你一直都在看他;另一方面,因为老师学生同在现场,整个氛围都是灵活的、流动的,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一直都在你身上。

但线上却不一样,学生会觉得你一直都在注意着他,你在和他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而他也会一直看着你,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微笑,或者表情单一,这场“对话”的体验就不会太好。

2、肢体语言

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线上课程,也应该像线下课程一样,有适当的手部动作和头部动作,来配合语言的发挥。

线下上课的时候,没有老师会头部一动也不动,也不会只有一种手部动作,我们知道那样会显得自己很机械,很呆板。

但在线上课程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面对的是摄像头,还是因为是一种线上礼仪或礼貌,有部分老师没有头部摆动,两手交叠放在腹部的位置,始终保持这种姿势讲解课程,给人的感觉不太活泼。

学生们虽然是坐在或手机、或ipad、或电脑等屏幕端倾听课程,但感觉其实就更像是一场“一对一”的沟通与对话,所以就应该有如对话感和现场感般的灵动与活泼,而这种对话感和现场感就需要讲解老师有稍显丰富的面部表情和不太单一的肢体动作。

3、形象语言

主讲课程老师虽然不必像明星一般,注重发型和服饰,但合适、稍加打理变化的发型和优雅、适度变换的服饰,同样可以给老师的授课加分。

大部分线上课程都是一位主讲老师从开始讲到结束,持续的时间并不短,但部分老师自始至终一直是一到两套衣服,变化稍显不足,正如我们在线下上课一样,不可能只穿同样一套衣服从学期初讲到学期末,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

另外,屏幕上的着装,尤其是女性老师,尽量选择亮色系的服装,不会让人觉得沉闷。

还有发型上,这一点,可能要比线下课程稍微用点心。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型,我们线上课程的老师,可以烦请tony老师为自己设计打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发型,偶尔还可以做下小的变化,以自己最佳的形象出现在学生们的屏幕上。

相信我,学生首先接受你这个人,才会更接受你传授的知识。

4、环境语言

这里的环境,主要指各位老师课程拍摄的背景,也就是所选择的场所及其里面的设计。

老师们选择的拍摄背景,以摆满书的书柜、或者白墙(无背景)居多。

书柜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坐着授课的老师还会配一张桌子,上面放着鲜花或绿植,甚至有的老师还会匹配自己的课程做一些其他的布置,比如一位讲授广告学的老师,布置了一面有很多品牌LOGO的背景墙,我听课的时候感觉很好。

不仅仅是书房书柜,有的老师选择教室作为拍摄地点,其实也不错,会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我个人不太喜欢纯白色的背景,线上课程本身缺乏的现场感,使得这种背景显得更加单调或枯燥,适当的点缀会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总之,我以为,

主讲老师渊博的知识和趣味的讲解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辅以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无异于锦上添花,可以进一步增强老师的教学效果和个人美誉度。

人在旅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ly/4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