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历史合川早期人类活动遗址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风卷云舒,惯看桑田变沧海;古往今来,多少故事笑谈中!朋友们,今天给你们讲一段合川早期人类活动遗址的事。合川是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的发祥、繁衍之地,按照“所有人类的活动,都可以叫作文化”这一广义的文化定义,合川原始文化即发端于有原始人类活动之时。年9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为配合渝南高速公路合(川)武(胜)段建设,在沿线考古调查勘探中于合川涪江三桥北段一带发现了面积近12万平方米的唐家坝遗址。该遗址地处涪江右岸及与涪江交汇支流(小渡口)左侧的一、二级阶地上被一条名叫石梯沟的小溪分割为东西两个台地,渝南高速公路合川涪江三桥北段纵跨唐家坝遗址中部。

《渝南高速公路(重庆段)沿线考古调查勘探报告》记载,通过考古队调查、勘探和试掘,探明该遗址地层从上往下分为5大层:第一层是现代至秦汉堆积,厚度2.6~3米,含有少量秦汉陶片、炭渣、泥沙质,属洪水沉积。第二层是战国堆积,厚度3~4米,含有零星战国绳纹陶片和少量炭渣。第三层是全新世堆积,厚度4~6米,无出土物。第四层是第四纪堆积,厚度6~15米,无出土物。第五层是砾石层,厚度3~4米,砾石直径在2~30厘米之间,磨圆度较好,石质以石英砂岩占主体。该层下部为侏罗纪红色基岩层。

考古队在调查、勘探和试掘阶段,采集到六大类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22件,即:石片刮削器6件、砾石刮削器1件、大石片单刃砍砸器3件、砾石单刃砍砸器2件、石核砍砸器4件、石核6件。这批早期石制品全部出土于第五层的砾石层中,地质年代在第四纪早期。与此同时,考古人员还在地处唐家坝遗址对岸的合阳城街道办事处大坪村,涪江左岸合川涪江三桥南段工地的二级阶地上,采集到1件可能为第四纪地层脱落的石片砍砸器标本。此外,在合川历次的文物调查中,涪江沿岸的铜溪、小河一带,都有成组的早期石器被发现。

这些出土的早期石器充分证明,涪江合川段两岸的一、二级阶地上,都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而地处涪江三桥右岸的唐家坝遗址是这一区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代表涪江合川段两岸阶地上众多早期石器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合川原始文化神秘的面纱—唐家坝遗址和大坪旧石器采集点出土的23件早期石制品,采用石英砂岩石片、砾石,以平坦的自然砾石面锤击而成,每件石器的刃口均有二次或多次错向锤击加工修理疤痕及使用痕迹。其中的6件石核,形体硕大厚重,最大者长26.6厘米,宽19.厘米,重克虽然,唐家坝遗址尚未出土古人类化石及其他相关人类活动的遗迹,但这些成组的劳动工具足以证明:该遗址是古人类的活动之地,已经产生了文化,而文化是区别“是人还是猿”的重要标准。

因此,在唐家坝遗址上生活的是人而不是猿。他们是最早的人类—直立人。由于唐家坝遗址还未经科学检测确定其绝对年代那么,对唐家坝遗址的相对年代和文化性质的认定,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探讨和解答的重要问题。此前,有参加该遗址调查、勘探的考古专家认为:重庆市境内嘉陵江流域以前发现最早的人类文化为距今2.5万年前的“铜梁文化”。唐家坝遗址出土的石制品与三峡库区丰都冉家路口(距今8.4万年前)、丰都高家镇(距今约10万年前)丰都井水湾(距今约10万年前)遗址出土的粗大的砾石打制而成的石器相似,具有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更新世晚期)的特点。

距今8万年前的唐家坝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发现和确认,嘉陵江流域人类文化向前推进了5.5万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显而易见,这一运用考古类型学对出土石器进行比较而得出的“距今8万年前的唐家坝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推断有失偏颇。原本出土于第四纪早期砾石层中的石器竟然成为了第四纪中晚期的产物,时间相差万年以上。由此,这一推断也未经正式确认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和合川市文物保管所在《重庆合川市唐家坝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简报》最后的“小结”中指出:唐家坝遗址为旧石器、新石器、商周、秦汉、唐宋等时代的遗址。

遗址所处位置为典型的河流相冲积形成的二级台地,堆积较厚,地层从上往下共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堆积层,上部0~6米属第四纪晚期开始堆积形成现今地貌;6米以下至20米,属河流相冲积结构堆积,一般在第四纪的早期阶段开始堆积,形成厚达14米的砾石层。此地从第四纪的早期至第四纪晚期,都应有人类在此活动。唐家坝遗址的发掘为深入研究长江上游原始文化,建立长江上游地域的旧石器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由此,根据“此地从第四纪的早期至第四纪晚期,都应有人类在此活动”的结论,合川原始文化当起源于第四纪的早期,即距今万年前至万年前。

年至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自然博物馆、巫山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的一支长江三峡科学考察队,在四川省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一洞穴堆积层里,发掘出一个人类门齿和一段人类下颌骨,颌骨上带有两个牙齿。在发现以上化石的同一层位,除发现人类加工或使用过的骨器外,还发现了巨猿及其他余种哺乳动物的化石。年,中科院先后经过孢粉分析、古地磁和氨基酸测定,龙骨坡古人类遗址的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早期(即第四纪早期),距今万年,后又经美国、英国等科学家用最先进的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其年代被正式确定为万年前。

事实上,唐家坝遗址(石器出土的地层)与巫山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古人类遗址处于相同的地质时代,有着同样优越的远古自然生态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活在唐家坝的远古人类与巫山人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生活在唐家坝的远古人类应与巫山人同是“东亚型”人,其外形特点是长方形眼眶,下颚圆整,鼻骨窄而高,身高在1.6米至1.7米之间。当时,三江两岸有森林、草地,气候温和、潮湿,这里有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上百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唐家坝的远古人类居住在洞穴里或山崖下,他们主要靠采摘野果和狩猎为生。那时,他们还不懂得用火,思维意识还处于朦胧时期,其文化特征是对工具的制作喜欢就地取材,通过砸和砍的方式制作。此外,根据长江流域的考古发现和民族志材料推测,唐家坝远古人类的婚姻状况也很混乱,大致还处于群婚阶段,当然也就谈不上家庭了。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这了,麻烦给小编点个大大的赞呗!!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qz/11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