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知音作为语言学家的启功先生

作者:王宁、黄易青(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启功先生(-)的书法闻名于世,而他的语言学研究则鲜为人知。启功先生的语言学著作有《汉语现象论丛》《诗文声律论稿》《说八股》和《古代字体论稿》等,融多门学术,立一家之言。他的语言学,是在渊源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民族文化还滋养了他另外两方面的成就:字画碑帖等文物的考据和鉴定,以及古代文献、典章制度研究。从根基上看,是书画艺术、文物考据、文献学方面的涵养,造就了他极具特色的、中国化的语言文字学。

在汉语方面,启功先生根据汉语单音节词意义、用法灵活的特点,以“万花筒”镜片组织和碎纸渣的拆装道理,比喻组词成句的灵活性,用“意义控制说”解释语序;根据中华民族宏观思维的特点,用“开合”或“起、承、转、合”解释句子、句群的结构;根据人呼吸的生理特点提出“自然音律说”,对汉语中的对仗、节奏、复重等现象所作的解释精辟又独到;用“平仄竿”解释律诗的声律,自然而易懂。在汉字方面,启功先生突破中国几千年的识读汉字学,创建了书写的汉字学,从体、法、理、趣四个方面总结出汉字书写的规则……启功先生语言学的特色是一切从汉语现象出发,站在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上俯视和解释汉语现象。

启功(—)

  壹:“小竹圈”套得了“大熊猫”吗

《马氏文通》把“葛郎玛”(语法)引入汉语语法研究,这确乎是一个进步,但问题接着也就来了。首先,汉语的首要特点是单音节词,从而有对偶、平仄、骈文、格律诗,这些没有成为“葛郞玛”的研究对象。其次,中华民族有整体、综合、感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汉语句子常有主、谓、宾成分不足的现象,这在诗歌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再次,英语有形态,词的分类与语法作用对应,汉语词没有形态,“用法太活,性质太滑,以英语套汉语,每有顾此失彼的情况”,于是用“兼类”“名物化”等来解释,“这绝非葛郎玛不好,而是套的方法可议。……小孩游戏,有套圈一项。如用小竹圈套小老鼠,自然没问题,如套大熊猫,就非换大圈不可了,何况汉语研究,又非套圈游戏可比呢!”

启功先生认为,“假如从汉语的现实出发,首先承认英语自有规律,然后以英为鉴,鉴其某些适用于汉的精神、方法、乃至局部零件,岂不很好!”

启功先生从年轻时开始教古文,他归纳文言转译中词、句、段三重层次的问题:词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qz/119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