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园区概况
卧龙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之一。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享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国家和四川省命名卧龙自然保护区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多年来,卧龙自然保护区着眼于建设一流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目标,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针,特别是大熊猫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区内经济得到有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发生根本性改善,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向符合中国国情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中华大熊猫园
把生态资源、研究实践、拓展建设、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就地取材、因势利导、顺应自然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
大熊猫野化驯养区、大熊猫产仔区、大熊猫野外放归过渡区、大熊猫野外放归试验区等互动一体的功能区。
大熊猫生态景区
与一般意义上的野生动物园和主题公园有显著差别,它并不是简单地将不同生长环境中的动物集中到一处野生动物园或主题公园进行喂养;卧龙是大熊猫的原生地,将大熊猫放归野外,实行半野生放养。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脉东南坡,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岷江上游汶川县映秀镇西侧,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的高山深谷地带。
东经°52-°25,北纬30°45-31°25,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63公里。
东与汶川县映秀镇连接,西与宝兴、小金县接壤,南与大邑、芦山两县毗邻,北与理县及汶川县草坡乡为邻。
地质构造
卧龙地区位于龙门山中南段,邛崃山的东南坡,为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其地貌形态以高山深谷为主。
以四姑娘山-巴朗山为界,以东为四川盆地边缘山地,以西进入川西高原。
地貌特征
地势
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皮条河从保护区的西南向东北将保护区分为两大块,西北部山大峰高、河谷深切,大部分山峰的海拔高度超过米;东南部地势相对平缓,除个别山峰外,海拔一般不超过米,东南部中河及西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米以下;东部的木江坪海拔最低,仅米。
山地形态
保护区内在海拔米以下的山地,属流水作用的中低山,由于受岩性的影响,山地形态多变。由结晶灰岩组成的,多形成峰林状山地;由砂质子板岩组成的,则形成典型的梳状山地;以脊呈锯齿状,远看似龙背,卧龙即因此得名。
河谷形态
保护区内的河流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流,河谷形态多样,主要河流皮条河、耿达河的河谷沿挤压性断裂带发育,两岸基岩松散,易被侵蚀,河谷不断加宽,形成阔谷,并常发育有五段阶地。上部形成U形谷,而下部受河流溶蚀切割,形成V形谷,组合成︸形的河谷。
河流水系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水系呈相对独立状态,各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发源于保护区内,呈树叉状分支,并自西向东流出保护区。
皮条河发源于巴朗山东麓,自西南向东北从保护区的中心地带穿过,全长约60公里。
近河位于保护区的北侧,发源于四姑娘山东坡,全长约45公里,至磨子沟口与皮条河汇合,称耿达河(又叫渔子溪),经耿达于映秀注入岷江,全长约34公里,区内长22公里。
中河位于保护区东南部,发源于齐头岩和牛头山,全长约30公里。
西河位于保护区南部,发源于马鞍山,全长约37公里,至三江口与中河汇合后,称郡江(又叫寿溪河),于漩口注入岷江。
该区内河水主要靠降水、森林蓄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四季长流,终年不断。
气候类型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卧龙自然保护区属青藏高原气候区的东缘,由于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内陆山地气候。
随着海拔的增高,从山谷到山顶形成了亚热带(米以下)、温带(-米)、寒温带(-米)、寒带(-米)、高寒带(-米)、极高山寒冻冰雪带(米以上)等不同的气候垂直带谱。
保护区管理局沙湾气象站(海拔米)的观测资料显示出,该地区的年均相对湿度为80.3%,冬半年(11月至翌年4月)为75.5%,夏半年(5至10月)为84.8%,无霜期-天,年均气温8.5±0.5℃,7月平均温17.1±0.8℃,1月平均温-0.9±2℃,年日照数±小时,年降水量±mm。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物种多样性:记录在案的动物有2种左右,其中昆虫约多种,脊椎动物种。有兽类7目23科种或亚种,占四川种数的50%;鸟类13目43科种3亚种,占四川种数的52%;爬行类1目5科21种;两栖类有2目5科18种;鱼类有3目5科11种。
珍稀濒危动物:大熊猫的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10%,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的高等动物有57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等13种。二级保护的有猕猴、藏酋猴等44种。
植物资源
物种多样性:记录在案的高等植物有科、属、种。苔藓植物种,约占四川种数的8.29%,蕨类植物种,约占全国种类数的8.3%,四川种数的20.0%,被子植物种,约占全国种数约6.6%,四川种数的18.98%。
珍稀濒危植物: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有珙桐、水杉,二级保护的有伯乐树、连香树。
资源植物: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茂密,木材蓄积量近两千万立方米。有药用植物种,是四川药材的重要产区,天麻、贝母、水母雪莲、黄芪等名贵药材产量丰富。有油脂类植物80种,淀粉及糖类植物42种,纤维类植物60种,单宁类植物42种,芳香类植物28种。此外,卧龙还出产大量的可食菌类、蕨苔,构成山珍野味的一部分。
卧龙因熊猫而出名,走进这片自然保护区,会发现不仅有熊猫,还有草原、牧场、高山、海子,更有各种珍惜的动植物。
大好河山,美好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