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这组报道让大熊猫的命运由此改变

这是一组36年前的新闻报道。在《四川日报》首发,随后被海内外媒体纷纷转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世界各国政府、动物保护组织反复引用,堪称抢救大熊猫的“动员令”和“鸡毛信”。

这组报道率先披露了大熊猫当年的生存状况,阐述了箭竹开花与大熊猫挨饿之间的关联度,激发了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抢救和保护大熊猫的热情。这就是年7月7日起,在川报刊载的《竹子开花忙坏专家》《“国宝”遭灾牵动万人心》等10多篇系列报道。

36年后,又一个盛夏,这组报道的作者、94岁的川报老记者陈能文再访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新生代记者一起,追忆、见证和展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熊猫保护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一只大熊猫在树上纳凉。杨树/摄

精要撷录

●在川陕甘大熊猫分布的地方,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以之为食的“国宝”大熊猫,面临着一场深重的灾难。

●情况紧急,万人忧心。为了抢救大熊猫,国家拨款八十万元。从林业部到受灾地县都成立了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日本有上百家报纸报道这件事,全世界人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sc/5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