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者的非语言信息传递

孙睿在《草样年华》中,写过有一门学科,叫“无脊椎动物语言学”。曾经有个时期,我对这个学科的名字,很有兴趣,也愿意假设这种学科是存在的。想一想,多有意思啊,不用通过语言,就可以实现彼此密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

当然,在心理学的框架下,对于回避依恋者的特质描述中,有一条就是自我内化的复杂情绪,不能被个体自我正确识别,并且通过类似语言的行为,正确地表述外化出来。这种在外界看来,这种是对于情绪信号的无视的动作,心理学能够识别到这一层,已经是很深入了。

可是,就拿依恋理论来说,孕育自精神分析,应用于发展心理学,指导于成年个体的心理疏导干预中。可是,就连鲍尔比自己都提出,如果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依恋行为,必将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的分析。包括他自己,为了能够全面分析依恋行为,也用大量的进化论、生物学、动物行为学、环境学等多种学科的观点、现有结论来进行类比和归因。

那么,类似于“无脊椎动物语言学”这个玩笑下,回避依恋者的非语言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雷区”对外标识,对于伴侣来说,解读过于困难。可是,我相信正是由于在经历过的依恋行为的过程中,对于这种非语言形式的信息传递,被依恋对象有意或者无意地选择性忽视,才进一步造成了他们的回避特质的最初形成。

实际上,回避依恋者本身,对于非语言信息的传递和解读能力,要强于非回避型依恋者。潜意识中,他们对于伴侣的选择中,也会要求对方拥有这种能力。筛选的办法,就是通过释放这种非语言形式的信息传递,借以判断对方是否能够识别并给出正确的反应,来确认对方是否聪明。这是他们定义,聪明的一部分。

实际上,拥有传递和识别非语言信息的能力,最初是在幼年依恋过程中,依恋双方基本的沟通渠道。换句话说,通过刚出生婴儿在没有语言表述能力下,怎么通过简单有限的表达形式,将自己的全部需求传递给母亲,来获得生存的必要条件。事实上,相当一部分的回避依恋者,在这一阶段,匹配的依恋对象,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有所欠缺,或者不具备这么一个依恋对象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陌生情景测试下,已经出现了相当比例的回避依恋的特质。换句话说,正是由于缺乏这种非语言信息传递和解读能力的成年依恋对象,导致了回避依恋最初形成,也导致了在成年依恋中,他们为什么要刻意将这种非语言传递的信息能力,作为考核另一半是否符合自己要求的标准,也是自己不停释放出非语言信息传递和解读的根本原因。

当然,成年的亲密关系中,回避者另一半,并不是幼年依恋中成年个体(母职角色扮演者),对于这种能力,他们并不具备或者具备比较少,这种类比幼年依恋的中依恋对象能力的做法,对于他们来说,过于严苛了。

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回避者的伴侣,能够大致拥有这种非语言信息的识别和回应能力的话,对于改善同回避依恋者的亲密关系、互动模式,尽早识别出对方的“雷区”标识,都拥有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拥有这种能力,不仅能够吸引到回避者,还能够在和回避者相处过程中,即时对互动进行调整,彼此都能获得良好的相处体验,避免不断踩雷的行为,最终导致了成年亲密关系的岌岌可危。

虽然这套信息传递系统,拥有相当大的差异性(因为回避形成原因的差异性),可是仔细梳理,还是能够发现通用性的信息传递的信号,在这里给大家做为参考,避免自己的亲密关系,因为没有识别出来而误判,导致关系向消极方面发展:

沉默。

通常情况下,在回避依恋者的反应中,沉默就代表者自我城堡的开始开开启的信号。如果伴侣遇到了这种信号之后,之前的行为动作,可能已经在回避依恋者看来,有可能已经会让他们产生了想要切断链接的倾向。而沉默就是切断链接的第一步。

应对方法:应该站在回避者的角度,来分析,是否之前自己的语言或者动作,对回避依恋者来说,已经在对于他们来说,替代了自己的选择权。或者,刻意地选择通过自己的主观意愿,让对方背负了潜在的压力。回避依恋的特质,决定了对于亲密关系中的消极因素,他们本身并不会直接指出,这样沉默就是以委婉的信号标识。

反常的主动。

有很多小伙伴可能遇到这样的经历,在亲密关系中,对方释放了积极主动的信号之后,立刻切换到了回避的模式中。这种昙花一现的积极信号,很容易被误读成关系递进的标志,让伴侣产生了积极的反馈。可是,事实恰好相反。这种反常主动信号,只是在内心决定否定之后,在没有直接传递给对方否定信息之前的内疚感的外化。虽然,这种单方面自我评价亲密关系的未来之后,单方面做出决断的行为,有点类似于不经过举证而直接宣读结果的审判一样。可是,亲密关系中,本身就是不能用类似于法律程序那么准确严谨的逻辑流程。这种谨慎的示好之后,可能是个体更多对于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反应。虽然,对于伴侣来说,可能承受了一种类似于欺骗的感觉,可是这种感觉更可能是一种误读。

应对方法是,即时识别出来这种反差的积极信号之后,进行深入地彼此交流,提出彼此能够共同接受的方法,来一起实现。

事实上,每段回避依恋者建立的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这种非语言的信息的信号释放,虽然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可是对于同一个体,前后具备高度的相似性。仔细观察,还是有迹可循的。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北京中科白瘕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fz/1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