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我想,那人生九十就更稀罕了。九十年,在人生命的长河中,一定流过许多激流险滩,有过许多人生的精彩。怀着对九十年人生的深深敬意,从年3月开始,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拍下了这些九十岁以上的“90后”照片,展示他们风采的同时,也顺便讲述一些他们人生长河中的一两“滴水”。我衷心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年3月14日拍摄于革命老区雅韶西元村。男主人叫谭启冲,当年91岁,女主人叫李瑞英,当年89岁。是革命烈士谭忠同志的兄嫂,他们是烈属。年3月14日,我在西元村的这条小巷看见他们,门口的军属对联和门楣上“光荣烈属”的匾牌使我肃然起敬,我给他们拍下了这张合影照片,还和他们聊了许多往事,讲起他弟弟牺牲的事情,老人依然历历在目。他弟弟牺牲的前几天,老人去到队伍,告诉弟弟过几天他要结婚了。谁知道天妒英才,几天后他的弟弟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了,讲到这里,老人依然伤感不已。
年5月24日我去看望他们。今年,谭启冲老人94,李瑞英老人92岁,在年拍照的位置上我给他们再拍了这张合影照片。
拍摄于年10月8日。老爷子当年九十四岁,姓吴,是石觉头的老居民。
年3月18日拍摄于东城镇洪源市场。老爷子--梁宗儒,大八白蒙竹山村人,当年九十七岁。当时在卖一种叫“五爪金龙”的草药,他告诉我,他现在还能爬上房顶,身体很好,就是因为他经常吃“五爪金龙”炖的汤。
梁宗儒老爷子怕我不相信他的年龄,还把他的老人证拿了出来。
年5月2日拍摄于新洲龙潭更口岗村,老太太叫冼换(音),当年92岁。身板硬朗结实,她说就是眼睛和耳朵不太好使。
年5月2日,冼换老太太和我聊完,自己向村头走过去。
年5月12日,我把5月2日给冼换老太太拍的照片送过来。老太太正坐在屋前准备包粽子的材料。
年1月16日,冼换老太太95岁了。我蹲在她的身旁和她说话,发觉她和我好像没有原来的熟悉感了,这时候她孙子听见我的声音从屋里出来,给我搬了一把椅子,然后遗憾地告诉我“她认不出你了”,但是老太太还是很认真地和我说话。5月我到更口岗村,看见老太太在和邻居聊天,我没有打扰她。
年5月9日拍摄于双捷墟的那个简易理发档。张带友,茶水村人,当年90岁。当时他告诉我,他的儿子前几天把他老伴送到养老院去了,他很想念她,他想去看看她,他想把她重新带回家。(听着他说,我想,大爷这样的爱情比现在那些手捧鲜花跪地人的爱情要强得多)。
年5月13日拍摄于市区中山公园。玉沙村村民佘国青,当年94岁。我叫他老佘,他每天吃过早饭就从玉沙村步行到中山公园,然后写地板书、和大家聊天,下午四点多回家。他七岁在阳江模范小学(即现在的江城一小)从一年级念到六年级,那天他还给我唱了模范小学的校歌,他能在地板上写一手很漂亮的粉笔字。
年6月17日拍摄于阳西县大洲村。谭彩珍,当年98岁。一天三顿,早餐一碗稀饭,中、晚饭各一碗米饭,一觉睡到天亮。她拿着小食让我吃。那天本来想和老太太多聊一会,但是人太多围着,老太太显得有点累,只好就此作罢。
年6月17日拍摄于阳西县大洲村,张玉莲,90岁。这是拍完谭彩珍老太太,在村口遇见的。
年9月2日拍摄于大八墟,陈全英,大八牛根村人,当年90岁。她告诉我,她是大八江河水库的建设者,他们当年是用人力建起这座水库的,她和我说“那阵治底力啰”。
年9月9日拍摄于双捷墟。老太太姓陈,当年90岁,南龙村人。她当天来双捷墟等墟,你看老太太这个气势。
年10月9日拍摄于轮水墟,谢彦创,是阳春市轮水大路塘村人,当年90岁,眼不花,耳不聋,一只拐杖随便走。我问他那一年出生,他说是戍辰年(我也搞不清楚这戍辰年是19几几年),他就拿我的笔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戍辰年”。我夸他字写得好,大爷告诉我他念过四年私塾。
年11月12日拍摄于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黄文耀,信宜人,年出生,今年90岁。年7月当兵,当过陆军、海军,空军到他的部队招收飞行员的时候,他目测合格,但是在身体检验时,由于他的肺活量三次检验都不合格而被淘汰。老人不无遗憾地说“不然我陆海空军都当过了”。老人的部队曾经在罗浮山驻扎过多年,出于对这一段驻扎经历的感情,这天老人带着老伴在孙子、孙女的陪同下重游罗浮山。
我提出给老人拍照,老人欣然同意。老人的腰已经有点弯了,他的老伴想扶他一把,但他使劲地甩开老伴的手,努力地把腰板挺直。当时我心里一阵发热,老人那年89岁了,还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个军人。
一个星期后,我把给老人拍的照片按地址给他寄去。
老人的孙女给她爷爷讲解那挺东江纵队重机枪的来历。
年11月27日拍摄于田畔里寨村。麦耀荣,当年94岁,和儿子一起住在村子里。虽然走路要用条拐杖,但是能自如行动。我问他这是在干啥?他说把这支竹子锯断了再做一条拐杖。
年12月7日拍摄于新洲龙潭林屋村。黄齐贤,年出生,今年90岁,现在一人在村里居住,生活完全自理,还在门前种有三块小小的自留地,蔬菜自给自足有余,还养了一群鸡,多余的蔬菜和鸡在孩子回来看望他时,让孩子们带走。每一轮墟搭乘乡间的机动三轮车到新洲墟买点鱼和猪肉,一个来回四块钱车费。没事的时候就坐在村头大树下的一间小屋前,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给他拍的照片。
年12月18日拍摄于新洲北桂村。梁娟,当年93岁,育有五男一女,现在和一个儿子住在村里。那天,热情的北桂村干部听说我在寻找“90”后,就带我去到她家,我在合适的位置坐下来和老人聊天,然后在合适的时间拍下来老人这张照片。
年1月16日拍摄于新洲龙潭更口岗村。雷池养,年出生,今年90岁。原来是寿长村人,7岁丧父,25岁因为结婚来到更口岗村。他是贫困户,人民政府补助4万元给他在村里建了一间大概20平米左右的新房子。那天他很开心地邀请我去看他的新房子,然后和我坐在新房子里说昨天,讲今天。虽然他生活中有些烦心事,但他对人民政府是满意的,对今天的生活还是开心的,不信你可以看看他脸上的笑容。
年1月22日拍摄于程村长芙芙塘村。葉恒云,年出生,当年92岁。当时我在芙塘村村头的空地上发现临时搭了一个棚子,人们在棚子里忙着杀鸡宰鱼,一派喜庆气氛。我发现这位老人也坐在那里的一条长凳上,和他搭讪上来才知道他也是“90后”。他告诉我,他曾经读过14个月“馆子”(即私塾),一年学费是五斗谷,在村里算是个有文化的人,告诉我他的姓名的时候特别指明,他的姓是这个“葉”,而不是这个“叶”。12岁跟着父亲去卖“麻糖”(老辈人对现在糖果这个词的原用词),他们卖“麻糖”是跟着戏班走,戏班去哪演出他们就跟到哪里卖(因为看戏,人就多,可以多卖点),跟着戏班走村串户16年,每天都是睡在外村的祠堂里甚至“地塘”(即打谷场)。
那天村头的大棚里杀鸡宰鱼,原来是老人家的孙女出嫁。
年4月29日拍摄于双捷墟。韦仕英(音),93岁,南龙村人,现在和孙子住在一起,这天在孙子的陪同下出来等墟。可能走累了,在修车店门前歇歇脚。
年5月5日拍摄于西濑(下濑)。今年3月15日我在我的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