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五环外,通惠河畔,核桃林里,梆子井中。
北京广播学院。
从四年前离开广院,我一直尝试以各种途径回归。
这一愿望终于在年的春节后得以实现——
我用在广院周边按揭买房的形式回来了。
广院是一所很奇怪的学校,行外人几乎甚少听说它,或者觉得这是一座艺术院校;业内口碑不错,却也有批评的声音。爱它的人觉得它一切都好,不爱它的人把它骂得一无是处。
我曾在这里读过短短的两年,然后就深深地爱上了它。
这是一所理想化的大学:
男少女多,于是不少楼里的男厕就改成了女厕;
嫌宿舍热,于是各个宿舍楼就都装了空调;
女生宿舍在校外,于是一桥飞架,从校园直接通到宿舍;
校园里没有WiFi,装;
抄近路把花园踩出了小道,于是直接铺上石板开成了路;
新建的图书馆太豪华被戏称作“大阅城”,于是真的弄了块石头刻上“大阅城”仨字;
“广院之春”谁都可以上台唱,唱得好自然有掌声,但唱得不好直接轰下去;
(PS:不管多大的腕儿,在广院的舞台上都提心吊胆,央视主持人的老梗就不说了,有一年南广的倪妮跟张艺谋去报宣传十三钗,提问环节直接被
成长要求现场背“八百标兵奔北坡”,差点下不来台。)……
最万能的还是在微博上时
田维义,时任副书记,如今的田教授,小到饭卡丢失,大到宿舍漏水,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广院是活泼的,这里聚集着大群的热爱并立志投身传媒的年轻人,这里有飞着纸飞机和白菜叶子、站满三分钟就可以去任何舞台站30分钟的广春;广院也是严肃的,有不止一个学生因为在期末考场作弊被直接开除。但广院终归是青春的,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六十来年的建校史实在算不上长,和那些过了百年校庆的高校相比,这里少了几分历史的包袱,多了几分年轻的活力。
也正因为年轻,广院的孩子们多少有点浮躁。所以,很多用人单位会说,广院的学生,上手快,后劲不足。这是所有广院人当引以为戒的,也是需要加以克服的。
正如广院一位教现代文学史的老师所言,广院的孩子活泼有余,沉稳不足,如果能能克服浮躁的毛病,就真的完美了。
很多学校的学生都会在毕业后骂自己的母校如何如何,却很少听到广院的学生骂广院,因为它给予所有学生的,是最大程度的包容和保护,允许你特立独行,允许你张扬个性,你愿意埋头苦读当然好,你愿意去举办各种活动也大力支持。给你自由空气,传你专业知识,教你敬业精神,还有谁会对这样的母校不满?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广院人都熟知这八个字,也都在践行这八个字。
与所有已经走出、正在就读和即将踏入核桃林的广院人共勉。
我在广院等你。
(以下照片,拍摄于年至今。)
-广院之春-
来广院读书,一定要上一次广春,即使只唱一句就被轰下台。只为那句“给未来的自己”。《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如果没有进过小礼堂,你永远不会明白什么叫“广院之春”;如果你没有被扔过纸飞机,你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在小礼堂的舞台上站稳三分钟,就可以在中央电视台站稳半小时。”《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一号楼的西边,有一棵杏树(还是李树?),东边是桃树,所以,这是暗喻桃李芬芳么?《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电视与新闻学院原来一直是广院名字最奇怪的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成立后,前者顿时黯然失色。当然,现在已经划分成各大学部了。《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一树桃花一号楼。摄影课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在这里取景。《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外国语学院的墙上,长满了花枝招展的爬山虎。春天的时候,她们就开始扭着腰肢跳舞。《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年的春天,6号楼的爬山虎重新招展起来,新漆过的红门掩映在一片新绿中,像是扭秧歌的东北姑娘。毕业的时候,不少人在这里照相。后来,6号楼没了。《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每次去电视与新闻学院四楼借摄像机的时候,总会路过这个窗口。栅栏的这一边,盆栽们张牙舞爪;栅栏的那一边,综合楼静静伫立。《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一教前面有两棵树,西边的那棵大家公认是杏树,东边的那棵却众说纷纭。我一度认为那是一棵梨树,直到花落后长出青涩的桃子。《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夏初一场暴雨后的第二天,计算中心前面的路上积了一滩水。来来往往的人走过,像是踏进了另一个世界。《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通往梆子井的天桥上,永远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摊。其中各种各样的传媒杂志,算是一绝。《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年春天的某一天,教学楼里的一些男厕所突然改成女厕所了。《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毕业后的某一天,偷得半日闲情,呆坐在这小桥流水旁,不想过往,不想未来,任凭这水流过石,风吹过身。《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2号楼或者说48教B座。《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年的春天来得很快,棉衣才脱下没多久,就到了穿单衣的季节.一夜之间,校园里的各种花像魔术师手中的鸟一样凭空出现,落满枝头.一千五百报附近的望春玉兰们,在这个春日的正午,开得太肆意,一如我们正在燃烧的青春.《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虽然在这所学校的时间不过短短两年,但母校的称呼还是够的上的。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八遍却不许别人骂一个字的地方。大拇指旁边的桃花又一次灼灼其华,下个花季,花下依旧会有年轻的面孔,而那时你在哪里?我在哪里?《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广院之夏-
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我带着刚刚买的手机,路过校训石旁,随手按了一张,现在,这张照片挂在2号楼某一层的会议室门口,放大到大约80寸。看来随身带一台拍照功能强大的手机是很有必要,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遇到一些什么,光、场景、人,或者其他。《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夕阳下车水马龙的京通快速路旁,广院主楼的避雷针刺破天空,那是年的夏天。那时从梆子井的过天桥去校园时,总嫌弃道路太长,现如今,就连那样的经历,也值得如此怀念。《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毕业之后,回广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即便回去,大多也都是匆匆忙忙。广院变得越来越漂亮,也越来越陌生。像这样夜晚的小桥流水,只能惊鸿一瞥,再不能长相厮守。《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年5月的一个下午,一教后的国槐树下,有大片的柳絮在阳光下飞舞,长椅上有人休息,间或两三路人路过,影子拖得长长。可惜没带相机,瞧见旁边一位师妹挎相机路过,果断上前搭讪,借过相机留下邮箱……广院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虽然不都要成为摄影高手,但单反相机是标配,你不必担心会因为忘带相机而错过什么美好瞬间。《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很遗憾,我没有拍过“广院杯”比赛的照片。《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雨后初晴的研究生公寓旁,自行车随意摆放,像是某部台湾电影。《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一教后的国槐小道,是散步的好地方。《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孔夫子每天看着主楼的避雷针,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外国语学院楼下住着一群猫咪,她们优雅、慵懒、淡定。《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广院虽然曾是广电部的嫡系,但总归是个年轻的学校:纵使骨子里根红苗正,外表还是鲜活的。《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上摄影课的时候,老师让练习高速摄影,我把快门调到1/s,对准了主楼前的喷头。《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每次听校歌的时候,我总是很纳闷:,为什么“校园里大路两旁”,只有“一排年轻的白杨”?这个恐怕需要叶延滨师哥来解答了。
我一直不知道一教前的大骰子究竟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寓意……在一个雨后的夜里,它像一位天外来客,站在至圣先师身旁。《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8号楼。曾经的传播研究院,现在成了女生宿舍。身边的一切总是在悄然变化,在不经意的每个瞬间。《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雨后的东街上积了一滩水,像是平行空间。《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那时候,西街常常有一辆骡车还是驴车,很多人第一次见到的时候都很惊奇。《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开着花的洋槐树下,晾着食堂大师傅们的白大褂,白大褂的不远处停着随意摆放的自行车。这里是梆子井。《关于广院的N+1个记忆》
-广院之秋-
大阅城前面修了一个小湖,里面还种了几朵荷花,颇有些闲情雅致。据说那湖从空中俯瞰是三角钢琴的样子,故名钢琴湖。高大的玻璃建筑倒映在水面上的确漂亮,不过可惜了原来那一片草地。链接:白癜风中药药方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