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振鹤西洋地图里的中国

西洋地图里的中国

来源:深圳晚报年11月19日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振鹤,今年是第一次参加深圳海洋文化论坛。11月17上午,他以“西洋地图里的中国”为题作了主题演讲。演讲前,他参观了“一带一路”古地图展,表示自己所讲题目恰好是对这个展览的补充。

周振鹤教授在政区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等方面的研究颇深,其与老师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等书,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周振鹤说,地图是人人要用的工具,对于工具的态度显然是器唯求新,所以地图也是越新越好,很少人注意到古地图有什么用。即使有人想看看古地图,那么除了在特别的图书馆外,一般是难以看到的。所以,一般读者对古地图都不甚了解。

如果我们连续性地看一些古地图,会得到一些重要的知识。比如说,古代人们是怎么想象世界的,当他们还不了解地球表面的所有地区时,他们又是怎么画出世界地图的?

年HartmannSchedel制作的一幅世界地图,让我们看到了亚欧非三大洲位置相对准确的画法,欧洲的全部、亚洲西部与非洲北部的形状也基本正确,但对中国的了解还要到二十年以后,对更东部的太平洋则更要到三十年以后才明确起来,所以这幅图是一个很好的标志,标志着中世纪的世界观与新世纪地理大发现的交接点。

一般认为,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绘的、并于年在北京刊行的《坤舆万国全图》,为中国人带来了世界地理的概念。但事实上,在此之前,西方人已先受惠于中国的地理资源。致力于全球地理资讯收集的奥特利乌斯,曾多次增补出版名为《世界概观》的世界地图集,至年这一版里便有了西方世界第一幅单张的并以中国为图名的中国地图问世,该图是由葡萄牙地理学家乔治?德?巴布达绘制的。这是欧洲人绘制中国地图的奠基之作。这幅题名CHINAE的地图今天看来,虽然十分粗略,与地理现实相去甚远,但这些都体现了当时葡萄牙人对中国地理实际的认识水平。

到了年,单独的中国地图有了发展,如荷兰著名制图家洪第乌斯所绘的中国地图。年的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将中国舆图的计里画方的绘图基础改为经纬度的框架。从总图可见中国的轮廓已与今天的地图比较接近。

在十七世纪后期,法国地图学开始崭露头角。法兰西王室的制图家桑松追求地图的科学性,在欧洲绘制中国地图的标准化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过,直到桑松父子时代,欧洲地图上的中国内地的资料,还纯粹是来自中国方面的传统地图与记载,并未进行科学的探测。

直到年(康熙五十六年),《皇舆全览图》完成,后来又于年出了增补版,中国全境才有了正确的测量地图。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侵入中国,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实际绘制中国地图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周振鹤说,通过一幅幅西洋地图,我们可以看见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对中国了解的一步步演变。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治的好
白癜风专家与您相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fz/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