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远古战兽,靠卖萌为生呵呵姑娘坐骑

《雪中悍刀行》热播,卖牛肉酱的呵呵姑娘,一出场差点就要了徐凤年的命。

在襄樊城外一战,在身边的护卫受到阻击的情况下,北凉世子的小命完全由这个呆萌小姑娘掌控着。

王明寅选择扛下李淳罡两袖百丈青蛇,准备近身搏杀徐凤年时,被“呵呵姑娘”一招空手入腹,手刃了王明寅。

就在徐凤年以为自己遇到救星了,结果呵呵姑娘人狠话不多,前一秒还救了徐凤年,下一秒就向徐凤年出掌,重创了徐凤年。

呵呵姑娘到底是为何救了徐凤年又想杀了他呢?这里路sir就不剧透了。

不得不说,呵呵姑娘的出场相当炸屏,手持一朵向日葵,骑着一只熊猫,让人印象深刻。

这造型,与王者荣耀的英雄“阿骨朵”相似。

不少人就疑惑,萌萌的国宝,不但在剧中沦为坐骑,还露出獠牙,一副不好惹的样子,这与我们印象中的熊猫不太一样。

其实,别看现在大熊猫一脸萌萌哒,天天就知道啃竹子和睡大觉,下炕都困难,日常出行基本靠滚,在古代它可是能上战场咬人、爱啃铁器的大力野兽,具有超强的战斗力!

是不是颠覆了你对国宝的认知?远古战兽是如何改变命运,收起利齿与爪牙,靠卖萌为生呢?

1.远古战兽

在远古时期,大熊猫作为战兽,可没少上战场咬人,战力综合榜上的第一名。

四千多年前的阪泉之战,黄帝和炎帝狠狠地干了一架。为了取胜,黄帝专门训练了一支暴力值满分的野兽部队,大熊猫是队伍里的得力干将,被评为模范打架标兵、干仗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被光荣地写进了《史记》里。

大熊猫的咬合力高达.7牛顿,排在它上面的则是狮子、老虎、棕熊和北极熊这种顶级掠食者。野生的熊猫跑起来能达到每小时五十公里,而人类的最强男人——博尔特,他的最快速度也只有每小时四十五公里。

所以黄帝选熊猫冲锋陷阵,还是很有道理的。

对于熊猫是猛兽这种说法,其实很早就有了。比如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就在《上林赋》里说了,当时有个叫“上林苑”的动物园,是汉武帝专门来养珍奇异兽的四十多种猛兽,大熊猫凭借凶狠名列首位。此外,汉武帝专门找了个地方放养大熊猫,并且以成功猎杀大熊猫为荣。

当时熊猫不叫熊猫,叫“貔貅”。在传说中,它是喜欢偷吃年夜饭的巨型吃货。《山海经》描述“猛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豹或作虎。”《蜀中广记》直接喊它“食铁兽”。

联系到熊猫的咬合力惊人,啃铁倒也很正常。根据《房县志》里的记载,大熊猫非常喜欢半夜去村子里敲门,它也不伤人,就想讨口吃的。

毕竟是食铁兽,人家胃口也刁,专门啃那些爬犁、镰刀、斧头什么的铁质农用工具,可把老百姓给气坏了。你把我们吃饭的家伙吃进肚了,我们吃啥啊!气归气,打又打不过它,老百姓们只能忍气吞声,在背后偷偷给熊猫起外号,喊它“害兽”。

能上战场咬人,还爱啃铁器,没想到熊猫竟然是这样的国宝。

2.别看人家凶,人家可是吉祥物

一种凶悍的猛兽,为什么在今天以卖萌为生?

大熊猫早年真是朴实,上了战场就卖力开干,打起架来跟战狼似的,逐渐有了战狼一样的好名声之后,它却慢慢退居了二线,开始改当吉祥物。

因为大熊猫发现,自己的外表一点都不吓人,打架的时候,就没有狮子老虎狗熊这样的威慑力。那既然可以靠颜值吃饭,为什么要干力气活呢?

后来大熊猫又发现,比起它的战斗力,人类更喜欢自己的颜。比如大禹治水成功后,老百姓就送他一套大熊猫的皮毛。可能是大禹的广告效应,对于大熊猫的喜爱越来越多,比如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她去世的时候,陪葬里也捎带着大熊猫。

等发展到了西晋,大熊猫已经自觉地把进化成吉祥物,变成了一条完整的网红产业链了,都开始学会包装营销自己了。

两晋时期,熊猫被称作“驺虞”,因为它也不咬人也不伤害小动物,没事儿就躺在那儿啃竹子,看着性格可好相处了,被人们当作和平友爱的象征。

粉丝团还专门为它造了个词儿,叫“驺虞示和”,意思就是这将来要是哪一天打起来了,要是一方举起写着“驺虞”俩字的大旗,那就代表这边想求和,这仗可不能继续再打了,再打就不讲江湖道义了。

到了唐代,唐太宗曾经送了两只大熊猫给日本,等到武则天的时候,又送了两只熊猫和70张毛皮给日本天皇。当时那阵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长安宫廷护卫队和两个驯兽师,一块儿带着两只挂着大红花的大笼子上了海船,漂洋过海送礼去。

除了负责外交这种国际高端业务,大熊猫偶尔也会走平民路线,比如帮大爷看门什么的。

根据乾隆年间编纂的《雅州府志》记载,当时峨眉山的出家人说:“我们这里有一种野兽,不知道它叫啥,不过很像那个角端神兽。它天天话也不说,就埋头啃东西,也从来不伤人,看着傻乖傻乖的,可招人稀罕了。我们就养着它,帮我们看个家护个院。”

养大熊猫看门,真不知道高僧们是怎么想的……

不过,《功夫熊猫》是不是就从这里得来的灵感呢?

3.大熊猫竟然可以吃,还能入药?

吃熊猫这事儿,放现在,就是广东人也不敢想。

不过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过去,老百姓们可顾不上珍稀不珍稀,填饱肚子才是第一要紧事。

在史前时期,大熊猫就被三峡古人类当食物吃了,不少数十万年前的山洞里都能发现大熊猫的遗骨,那上面还有人类用石头、刀砸过的痕迹。

《回到三国》这部剧里面又斗智斗勇,又打打杀杀,那叫一个闹腾,剧中男主角穿越回三国,还吃上了熊猫肉,只不过那会不叫熊猫,用的是白罴这个名字罢了。虽然这只是电视剧,但你可知道,在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大熊猫也要加入这场血雨腥风的混战吗?以人类盘中餐的身份参与的。

古代的熊猫可不像今天享受着国宝级待遇,毕竟当时还没有动物保护法,它们也不是濒危物种,在那种食物匮乏的年代,人们吃熊猫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熊猫在古代除了能吃,还能入药。

事情要从白居易说起。白居易平时是个文艺小青年,整体就爱呆在家里写个诗,可能最近用脑过度,总感觉自己身上发冷,脑袋还晕晕沉沉的。

朋友听说白居易好像得了偏头痛,就专门送了他一副画着熊猫图样的屏风,和他说“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那意思就是,你看这熊猫身上有黑色又有白色,是不是和那个太极阴阳八卦盘似的?你让它给你挡挡风,驱驱邪。

白居易把熊猫屏风在屋子里摆正了,睡了两晚上,结果还真就神清气爽地痊愈了。

在见识到熊猫的“神力”之后,白居易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专门写了首《貘屏赞》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貘”就是熊猫的别称。

这里严格来说这不算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熊猫浑身都是宝,熊猫皮,做睡垫能护腰保暖,做膏药能祛湿驱瘟;熊猫肉,吃了不仅能护肤,还能防治肿瘤疾病。

为什么这个曾经的吉祥物不是被吃掉就是被利用,难道人们就不能单纯地欣赏它的可爱吗?大熊猫难道是被吃成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

别说,可能真的有关系,毕竟物以稀为贵嘛。其他的原因比如熊猫繁殖能力低,栖息地被破坏等等,也是促成国宝诞生的重要因素。当然,能从凶猛的食铁兽变成惹人怜爱的国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熊猫太可爱啦!

编辑

凉山

排版

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qz/11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