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点东西
课题:《国宝大熊猫》
执教:唐颖
学校: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
一、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师:一提起中国特有的动物,你会想起谁?
生:熊猫
师:(出示板书:国宝大熊猫)从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国际熊猫节。这是熊猫节的大使乐乐,它会说些什么?(听视频——招小朋友当熊猫大使,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思考:借助视频给这次写作营造一个真实语境,目的是解决为什么而写。这个大语境的营造贯穿整个写作过程,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交际话题。
二、借助问题,探求方法
1.学情调查,呈现问题
师:要想当上熊猫大使,必须得对熊猫有充分的了解。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熊猫的信息,每个小组还筛选了最感兴趣的问题,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
生1:大熊猫只吃竹子吗?
生2: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3:大熊猫是猫吗?
生4:大熊猫的黑白色有什么作用?
生5:胖胖的大熊猫擅长运动吗?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吗?
生1:可以看一下提前查找的资料,是否能找到答案。
生2:可以联系生活经验,去网上查找答案。
生3:可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大熊猫。
思考:针对对熊猫的了解这个话题上,学生最想获得什么样的认知,借助小组讨论筛选最感兴趣的问题,全班分享。在这个过程里构建起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话题源,进而推动学生产生。
2.解决问题,表达准确
(1)借助文字,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乐乐大使也为我们提供了帮助,看看名片,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名称:大熊猫
类别:哺乳动物
食物:爱吃竹叶、竹笋。有时也吃肉。
分布地区: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生1:能回答大熊猫只吃竹子这个问题。从“有时”发现不仅只吃肉。
生2:知道大熊猫生活的地方,从“等地”发现还分布在其他地方。
师:看来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帮助我们把内容介绍准确。“大熊猫是猫吗?”这个问题,在名片里能找到资料吗?
生:不能
(2)借助图画,解决问题
师:看借助这个韦恩图,看能帮助你吗?
哺乳类——食肉目——猫科、熊科
生:借助韦恩图,我知道大熊猫不是猫。
师:大熊猫是食肉目里的熊科,所以不是猫。你能通过图片资料提取到信息,用自己的话来说,真棒。
(3)借助经验,解决问题
大熊猫的黑白色有什么作用?
生:白色是在雪地里藏起来保护自己。黑色有阴影的地方保护自己。
师:有其他组作补充吗?
生:大熊猫的眼圈可以和同伴交流。
思考:由话题源产生了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认知效度。整个环节推进下来看,学生借助各种资料提取、整理信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文字信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