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习作教学设计与讲评思考

白癜风病该如何治疗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66.html

1

关于周小娟老师的那节课

特别喜欢北碚区周小娟老师年11月执教的《国宝大熊猫》。恰好,自己也要进行这一次习作教学,于是决定按照这样的设计进行。

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大致是: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大熊猫的相关资料、教师准备资料包

真实情境创设:重庆自然博物馆熊猫展厅开放,很多游客参观,关于大熊猫他们有很多的问题想问。同学们在课前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问题。馆长就想制作一本《大熊猫手册》,特向同学们征集稿件。

方法指导:

1.资料筛选整理。首先以“大熊猫吃什么”为例——小组筛选信息——引导对重复信息作出取舍——引导重要信息排前面——连起来说一说(大多数情况,少数情况,偶尔)。然后,各小组抽取问题——组内选、排、连——小组汇报(组长出示问题,其余同学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

2.表达清楚。在连信息部分,给出“大多数情况,少数情况,偶尔”这个支架连信息。借助课文《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和语文园地中的练习出示语言支架:用问题开头,并围绕这个中心句来表达各方面的内容。通过微课展示——学生练说开头——出示例文——学生习作的步骤进行。

评价支架:信息准确了吗、重要信息排前面了吗?是围绕哪方面来介绍的?

细细品读她的课堂,在进行班本化的过程中,我做了如下改变:

一、情境创设班本化

细细品读了教材第一自然段:

除了解答游客们的问题,解答我们身边的小朋友的问题情境性会更强。尤其是班级里好些同学,家里都有弟弟妹妹,以这样的生活资源来创设情境,也是真实有意义的。

于是,我面向班级征集四位同学走进二年级的班级,征集二年级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在征集问题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真实走进班级搜集的问题,他们在上课时也更有代入感。

接着我对搜集回来的问题进行分类,选出同学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同样也切合到了周老师的设计思路。

二、资料准备的变化

这个课例是一个比赛课,所以老师对资料的准备,怎么更方便于上课时的使用花了很大的功夫,包括每个组准备便于张贴的资料包。我的常态课这么来搞,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又如何展示筛选、整合资料的过程呢?

在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基础之上,我自己也准备了一份标上了序号的资料,而且给学生每人打印了一份,学生自己先读熟。在学习筛选整合资料时,就用这种带有序号的,便于学生交流时的简洁。老师手中的资料就裁成一条一条的。学生筛选出信息,说到序号,我就直接拿出这个序号的放在展台上,下面的学生通过大屏幕来进行了排和连的过程。

三、强化了学生把资料转化为自己语言的指导

周老师这节课,是三年级学生进入利用资料写作重要的一课,指向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选、排、连。作为一次常态课的习作,还需要对后续的工作进行跟进。

资料进行选、排、连之后,如何形成一段话写出来?怎么把资料的介绍变成自己独有的?我在周老师利用微课指导“问题可以怎么表达”的基础上,还添加了“看到的,加想到的,让句子有新意”。通过范文,让学生看到经过这样的加工后,就相当于把资料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了。

四、成册还是成篇,后续跟进的点就差异

周老师设计的是做成“熊猫手册”,那么学生们解决的这些问题就不存在先后的一个排列(事实上在成册的过程中应该也有,按照大家感兴趣的程度决定放的位置。)

我设计的这个给二年级同学介绍的情境,也可以成册,也可以成篇。但是,我更倾向于成篇。这样学生还可以经历一次问题的筛选:哪些问题是必须要介绍的,哪些问题是可以不用介绍的。在必须要介绍的这些问题里,先介绍什么,后介绍什么,包括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连接等能够经历一定的思考。

这一个问题思考得深了点。但是教材中的“让我们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也还是透露出编者对篇的一个意识的渗透。所以,家常课还是不能绕过去。

完成了这样成篇的介绍,再请这些同学回到搜集问题的班级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这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2

关于习作讲评的思考

通过对周小娟老师教学设计的班本化教学(详情点击:班本化《国宝大熊猫》教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按资料还应该提供得更为精准一些。对呈现的资料必须进行精加工,更好地为执行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作前指导的时间就浪费在资料的整合之中,教师给出的信息太过复杂,不利于学生初步学习整理资料。

检查学生的初稿,班上呈现两种情况:一种基本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能够从不同角度,用问题+信息的方式介绍大熊猫。在把资料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上也有思考,照搬的同学比例高。另一种就是,问题和信息不对应。

根据学生呈现的情况,决定在讲评课中围绕三个问题进行:

一、复习巩固根据问题选、排、连

出示问题片段,先思考这个片段主要写到了哪几点?。作者想解决的是“为什么大熊猫被视为中国的国宝”,应该删去哪些信息?还需要添加哪些信息?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平时稳重好静,不会显露出攻击性,一旦受到侵犯,它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你要知道大熊猫生存至今已经有了万年了呢!跟他同时代的物种几乎都已经灭绝。所以它就被称为活化石。哎!现在那可爱的大熊猫,已经接近灭绝的地步,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他。

学生经历上面程序的练习之后,请一个孩子就某一个问题,汇报可以用哪几条信息来介绍。

二、尝试把资料的话语变成自己的话语

这个板块主要用对比法。先出示优秀的作品,发现口语语气的使用,假装前面有同学在听的对话感。

这次的修改就从这两处着手,先集体修改学生的片段:

大熊猫可爱吗?大熊猫是哺乳动物。刚生下来的大熊猫皮肤是粉红色的,带有稀疏的白毛。大熊猫体型肥硕,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米——1.8米,体重80——千克。我们可以看到它黑白相间的毛,但不是纯白纯黑,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

通过理清回答这个问题的思维顺序:熊猫外形可爱、行动可爱,小时候的样子。

接着思考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连接词。并提问:如果请你给别人介绍,你会怎么说,先说后写,以说促写。

三、开头、结尾不能落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结合习作要素“围绕这些问题,介绍大熊猫”,我还是确定本次习作教学的表现性目标,能独自完成一篇介绍稿,需要把每一个问题整合成篇。

这件事情不大,但是学生完成得并不好。创设的情境已经被学生抛于脑后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不由自主地就忘了我们还需要去给二年级的同学科普熊猫的知识。所以,没有开头和结尾的同学比较多。直接就是问题+信息的形式完成介绍。

强化情境意识,提醒学生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出发,从而使开头来得自然些。

在这个板块,主要就是通过阅读别人的开头结尾,寻找适合自己内容的开头。

长按图片,遇见好书

谢谢阅读!

请随手点亮“在看”,写下留言!

有您鼓励,我们会更加努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ongmiaoa.com/zffz/10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